(點擊查閱更多2015年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適應引領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全省經濟保持平穩運行態勢,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持續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生態環境繼續改善,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成效顯著。
一、綜合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6300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79.1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9485.9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28537.4億元,增長9.6%。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8.1:48.4:43.5調整為7.9:46.8:45.3。人均生產總值64168元,增長7.3%,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0305美元。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16.8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51.2萬人,困難群體再就業11.4萬人,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動態消零。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5%,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標。
物價水平低位運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2%。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0.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1.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7%,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4.8%,購進價格下降5.0%。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2.3%。
區域經濟統籌發展。半島藍色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分別實現生產總值29447.3億元和21824.6億元,分別增長8.0%和7.7%。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西部經濟隆起帶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為671.2億元和1364.5億元,分別增長9.2%和10.4%。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過30億元、50億元、70億元、100億元的縣(市、區)分別達到53個、25個、15個和5個。
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增加值32070.0億元,比上年增長8.7%。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0.4%,民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1%,限額以上民營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1%。
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154.1萬戶,比上年增長23.3%;新登記注冊資本(金)16292.4億元,增長41.3%。
重點改革持續深化。取消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89項,放開政府定價項目127項。全面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核發“一照一碼”營業執照35.4萬份。設立省社保基金理事會,18家省管企業30%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保基金。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大框架基本形成。農村信用社銀行化改革基本完成,累計組建農商行7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基本完成。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平穩增長。農業增加值2900.8億元,比上年增長4.7%;林業增加值98.4億元,增長8.2%;牧業增加值1043.7億元,增長3.1%;漁業增加值936.2億元,增長3.2%。
種植業增產提質。糧食總產量4712.7萬噸,比上年增長2.5%,連續13年增產。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101萬公頃。綠色食品原料產地監測面積123萬公頃,增長43.1%。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共6705個,新增1354個。
林業平穩發展。新造林面積20.6萬公頃,完成水系綠化3.8萬公頃,年末林地面積396.4萬公頃,林木綠化率達到25.1%。木材產量485.8萬立方米,活立木總蓄積量14832萬立方米。
畜牧業生產基本穩定。豬牛羊禽肉產量762.0萬噸,比上年增長0.5%。禽蛋產量423.9萬噸,增長9.2%。牛奶產量275.4萬噸,下降1.5%。新增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65家、省級標準化示范場289家。
漁業生產穩定增長。水產品總產量(不含遠洋漁業產量)884.3萬噸,比上年增長2.0%。其中,海水產品產量727.8萬噸,增長2.6%;淡水產品產量156.6萬噸,下降0.6%。投放苗種65.8億單位,新建人工魚礁區10處,新建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6處。年末專業遠洋漁船450艘,總功率49.2萬千瓦。
農田水利建設穩步推進。除險加固小型水庫963座,開工建設雨洪資源利用項目17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93平方公里。新增國家級和省級水利風景區21處。
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農業機械總值890.0億元,比上年增長6.0%;農業機械總動力1.35億千瓦,增長3.1%;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