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1月16日在雙鴨山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李玉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極為艱難的一年。面對支柱產業市場持續低迷、主導產品量價齊降、融資瓶頸凸顯、改善民生和維護穩定壓力增大等多重困難交織疊加的嚴峻形勢,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沉著應對,攻堅克難,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困境中保持了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安定和諧、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全力維護經濟持續發展
一年來,我們加大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力度,實施多項扶持措施,組織企業千方百計保生產,整體經濟下行趨勢逐步放緩。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60億元,同比下降11%左右。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總產達到55.7億斤,增長7.1%。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37億元,增長5.4%。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帶11條、示范園區45個。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8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62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437個。農業機械化率提高到92%。建成農村產權交易市場2個。集賢和寶清兩縣被列為“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縣。骨干工業企業努力保持運行。受經濟下行沖擊影響,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78億元,同比下降49%。面對嚴峻形勢,骨干企業頑強拼搏,積極開拓市場、降本增效、籌措資金,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雙礦集團在煤炭銷量和價格齊降的困境下,產量達到1108萬噸,上繳稅金4.6億元。建龍集團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5.1億元、利稅2.8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新時代水泥生產經營逆勢上揚,水泥產量111.7萬噸、銷售收入3.8億元、利稅1.1億元。服務業穩步發展。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9.7億元,同比增長9%。旅游總收入實現13.5億元,同比增長23.9%。饒河縣被列為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13億美元,同比增長8%。金融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0.5%和21.9%。
(二)充分利用政策機遇,推進經濟轉型發展
傳統產業改造步伐加快。煤炭和糧食加工產業向深加工延伸,鋼鐵產業大力推進循環、清潔生產,建材產業突出高效節能和綠色環保。地方煤礦整治整合全面啟動,兼并重組19家主體企業已經確定。市同心橡膠廠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專利優勢創建企業。同鑫面粉、SYS制磚機獲馳名商標,兩家企業分別獲得省級獎勵100萬元。園區建設得到加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啟動了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四縣綠色食品園區和四區中小企業園區開始規劃建設。產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67個,完成投資63.1億元;省重點推進的產業項目開復工率、投資完成率均達到100%。建龍LNG等19個項目建成投產;中俄國際文化物流經貿產業園等41個項目開工建設;龍煤天泰10萬噸芳烴等26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龍泰60萬噸煤制烯烴等6個項目的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受整體投資規模縮減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0億元,同比下降66%。向上爭取資金力度加大。受主體稅源銳減的影響,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8.5億元,同比下降36.3%;財政支出103.5億元,同比增長0.6%。為緩解財政支出壓力,爭取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生態治理、老工業區搬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性資金74.3億元,有效保障了民生事業發展。
(三)堅持多措并舉,持續推進城鄉建設
投融資體系不斷完善。組建了6個投融資平臺,成立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初步建立了借管用還一體化的投融資體系,全年引入社會資本26.8億元。重點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完成市政重點工程21項。安邦河下游治理工程完工,濱水北城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工,鐵西路、東環路、北環路和臥虹橋、東福橋等拓寬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大和鎮至五林洞邊防公路、寶密公路友誼段完工,依饒公路雙鴨山至集賢段等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深入實施。4個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完成投資3.2億元,實施建設項目27項。“美麗鄉村”建設投入資金8742萬元。新建農村樣板社區6個,友誼縣富強社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城市管理得到加強。5個棄管小區、197棟棄管單體樓實施了物業管理。改造供熱管網49.7公里。開展了春秋兩季環境綜合整治。頒布實施了清雪令,購置專用清雪設備65臺套,市區主要街路機械化清雪基本全覆蓋。“天眼”工程二期投入使用。市應急指揮體系高效運轉,74家應急聯動單位接處警1.5萬件。生態保護力度加大。實施工程減排項目45個。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主體完工,寒蔥溝水庫水源污染防治和1.5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5681臺,撤并小鍋爐63座。植樹造林1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饒河縣被評為“全國濕地保護工作先進縣”。單位GDP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5%。
(四)把群眾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居民住房條件不斷改善。煤礦棚改工程竣工住宅5342套,安置回遷居民2798戶。城市棚改工程新建住宅1190套,竣工480套。改造農村泥草房1752戶、危房2955戶。分配廉租住房500套,發放廉租房補貼1830萬元。民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到4.3%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13.9萬人。城鄉職工和居民“五項”保險參保人數均高于上年。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由350元提高到390元,重特大疾病報銷種類由14種增加到22種。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65%,最高限額達到2萬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0%和18%。全市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達到75%。多渠道籌措資金近千萬元,開展了“1+6”專項濟困救助行動。規范了機關事業單位津、補貼。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5%和10%。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市職業教育集團正式成立,黑煤職院、新高級中學投入使用,優化調整偏遠薄弱學校116所,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42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三位一體”醫防合作新型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龍江劇《農民的兒子》在龍江東部地區巡演。市縣博物館、群眾藝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免費開放。舉辦了“城市之光”等文藝演出40余場。參加省運會獲金牌38枚,創青少年記錄11項。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突出抓好安全生產,煤礦、交通、火災等傷亡人數均控制在省定指標內。深入開展“開門大接訪”活動,加大信訪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到省、進京非正常訪分別下降75%、4.2%。社區矯正覆蓋率100%。全市刑事案件發案起數下降4.5%,破案率提高12.5%。統計、質監、工商、檔案、史志、地震、氣象,以及計生、人防、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聯、紅十字等部門,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切實轉變作風,政府自身建設水平得到提高
認真整改“四風”問題。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市政府班子及成員征集的1284條意見和建議,建立了統一臺賬,逐項明確了整改措施和時限。啟動整章建制工作,完善了因公出國、公務接待、差旅費報銷和“三公”經費管理等制度。出臺了《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下基層工作機制》,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民主法治建設得到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重點工作。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29件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95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理完畢。規范性文件備案率及審核率均達到100%。政府運行更加規范。認真執行重大問題集體決策、重大事項報告、戰線分工負責和綜合協調工作制度,修訂了市政府工作規則,建立了城市規劃委員會、土地管理委員會等集體決策機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取消、合并、下放行政許可事項280項,精簡比例達61%。審批窗口單位受理辦結業務24.9萬項,同比增長1.9倍。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了“一表制”申報和“一口制”辦理的新模式。廉政建設持續深化。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一崗雙責”。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九項規定”和市委“三個帶頭、八項注意”規定。大力開展了“十查十治”專項治理。成立市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心,強化了政府投資項目審計。推行了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結算制度,嚴控一般性支出。全面開展了公務用車、辦公用房、樓堂館所和機構編制清理工作。嚴肅查辦違規違紀案件,立案383件,黨紀政紀處分429人。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艱苦努力,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之所以我市經濟能在挑戰中逆勢突破、在困境中奮力前行,得益于歷屆班子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于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拼搏實干。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雙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在雙中省直單位和所有關心支持雙鴨山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實事求是地講,雖然我們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努力,但總體發展的成果仍不理想。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大幅回落,既有受經濟下行大環境的影響,也有理性回歸的因素;一些重點市政和民生工程沒有完成,既有客觀環境對投資的制約,也有我們政府自身努力不到位的問題。我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愈加突出。傳統產業比重仍然偏大,糧食加工和煤炭兩個產業占工業的比重超過60%,特別是“原字號”產品占比過高的問題尤為突出,導致我市主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二是財力保障難度增大。2014年市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足10億元,已經回落到2008年水平,而剛性支出卻達到了25億元,是2008年的2倍多。加快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所形成的政府性債務,也進入了償還高峰期,財政支出壓力增大。三是民生改善的任務依然繁重。沉陷區治理和各類棚戶區改造壓力巨大,市區交通堵塞、燃氣和供水不足、城區排澇不暢、環境臟亂差、小區棄管和房照辦理等問題亟待解決。四是發展后勁不足。困境下企業投資力度減弱,產業項目儲備不多,在建項目投資規模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缺乏。部分企業工藝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創新意識不強,對未來的發展形成了一定制約。五是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不牢固。政府關于安全工作的要求和措施在個別部門和企業沒有落實落靠,仍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個別煤礦安全礦長掛名、駐礦監督員工作順拐,特別是新久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損失。六是政府還不能完全適應轉型發展需要。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的改革勇氣不足、市場意識不強、法治精神不夠、群眾觀念不牢,“四風”問題在個別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中依然存在。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依法治國的啟動之年、“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推進城市轉型發展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正確判斷形勢,準確把握新常態。新常態是中央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做出的一個戰略判斷。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經濟結構將發生深度調整和變化,我市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和趨勢也將隨之改變。從增長速度看,受宏觀環境影響,將從高速向中低速或低速轉變。從發展方式看,將從“原字號”、“規模擴張”粗放式發展,向以質量效益為核心,盤活存量、做優增量、產業升級的集約式發展轉變。從發展動力看,將從單純依靠要素驅動,向以要素驅動為基礎,依靠深化改革和技術創新轉變。從經濟結構看,將從傳統資源能源為主,向資源能源產業升級、服務業加快擴張轉變。糧食向綠色食品產業延伸;煤炭向高端產業轉化;鋼鐵向綜合循環擴能升級;服務業向以對俄貿易為重點,生活性、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擴張。
適應新常態,加快轉型發展,我們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機遇看,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繼續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以及我省深入實施“五大規劃”發展戰略、建設“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穩增長65條、煤炭城市轉型發展規劃,為我們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從挑戰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和我省經濟下行趨勢不會明顯改變,經濟轉型發展已成大勢。特別是與我市息息相關的煤炭、鋼鐵產業,市場低迷、剛性需求不足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扭轉。單純的等靠、維持必將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被淘汰,轉型發展是必由之路。差距就是潛力,困難就是動力。越是艱難時期,越是緊要關頭,我們越要保持定力、提振信心,越要搶抓機遇,奮發有為。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市委確定的“基礎在煤炭、潛力在糧食、發展在電化、提升在貿易、增長在鋼鐵”經濟發展思路,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推進轉型發展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為驅動,以依法治市為保障,全力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強化風險防控,努力改善民生,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5%、7%以上,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3.7%。
(一)堅持在保運行中推動產業升級,為轉型發展奠定基礎
把保持經濟穩定運行作為首要任務,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加快做優一產、提升二產、壯大三產的產業升級步伐。
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加快調整種植結構。“調玉米、穩水稻、強大豆”,推廣主栽品種,推進標準化生產、合作化發展。糧食總產穩定在55億斤以上;新建500畝以上家庭農場5個、萬畝農民合作社15個;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3%。加快推進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新建高標準肉牛、生豬規模養殖場10個和15個;新上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4戶;畜牧業產值增長10%。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大佳河灌區配套改造和靠山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積極做好“三江連通”工程項目的前期服務;繼續推進大葉溝水庫、徠鳳湖水庫等水源項目前期工作;全力做好6.8萬畝節水增糧行動工程建設。抓好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推進產加銷一體化。重點扶持恒大等綠色龍頭企業發展,叫響綠色、有機品牌,加快建立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把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做大做強。
鞏固提升工業經濟。幫助雙礦集團、建龍鋼鐵等重點企業搞好產銷對接,指導企業創新營銷模式,鞏固域內市場份額,拓展域外和境外市場,擴大市場保經營。推進地方煤礦整治整合和各類停產半停產企業開工,啟動存量保運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加快產品創新、工藝提升,延伸產業鏈條,實施信息化改造,降本增效穩增長。強化生產要素協調,在推進銀企對接的同時,引導企業樹立資本運營意識,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擴大直接融資比例,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撐。保障重點企業生產原料和產品運輸,幫助發電企業爭取上網電量,積極爭取直供電政策支持。依托市開發區和各縣區園區,高起點打造中小微企業“加速器”。建立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激勵政策,全年新增中小微企業100戶左右。“盤活閑量,升級存量,引進增量”,逐步建立起以煤電化、冶金循環、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為重點的現代工業體系,逐步提高非煤產業占工業經濟的比重。
加快發展服務業。把對俄貿易戰略升級放在首位,加快中俄國際文化物流經貿產業園大平臺、“雙鴨山中俄國際城”等載體建設,全年對俄進出口總值增長20%以上。以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服務業為基礎,加快綜合服務體建設,確保歐蓓莎小商品交易中心、聯豐中俄商貿中心、寶清新農大市場建成運營。完善布局,優化環境,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大力推廣互聯化服務方式,發展電子商務,帶動商貿服務業發展方式的快速提升。深度挖掘森林、濕地、農業觀光、城郊休閑、歷史文化等旅游資源潛力,加快重點景區和城市國際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支持組建跨區域旅行社團或聯盟,打造6條跨區域和5條域內精品旅游線路,推動旅游產業升級。高起點制定養老服務產業行業標準,重點發展規模較大、功能配套、“醫養”結合、綠色生態的養老服務項目。積極拓展“候鳥式”養老,發展養老地產。把金融業作為重點產業培育,大力引進股份制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加快組建地方金融機構,促進保險、證券業健康發展,發展普惠金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防范金融風險。適應消費需求,加快發展通信、文化、體育、健康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