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18日在溫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溫州市市長 陳金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溫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溫州發展極其困難的一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實施“十大舉措”,奮力推進趕超發展,全市經濟企穩回升,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4億元,同比增長7.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4億元,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50億元(其中限上固定資產投資2618億元),增長2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6億元,增長11.2%;外貿出口總額181億美元,增長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194元,分別增長8.7%、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9%;節能減排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
(一)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取得實效。推出系列刺激經濟舉措,工業生產、限上消費、外貿出口等主要指標逐步回升。實現工業增加值1768億元,增長7.6%;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9%。建筑業產值突破千億元。第三產業增勢良好,網絡零售額增長108.3%,旅游總收入增長20.2%。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22萬畝、現代農業園區99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出“人才房”政策,新引進北航溫州研究院等研發機構16家、國(境)外專家項目154項,入選“國千”人才7名、“省千”人才18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4%。科技進步綜合評價從全省末位躍至第五位,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深化國家知識產權、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建設,專利授權量增長39.4%,鹿城創成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國家汽車電氣零部件、閥門質檢中心分別落戶瑞安和永嘉。大力實施“三轉一市”、“四換三名”,完成“個轉企”2.3萬家、“小升規”1471家、“規改股”134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2家,技改投資增長37.6%,新產品產值增長46.2%;關停重污染、高耗能企業396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多。
(二)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發展后勁和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推進,繞城高速西南線、市域鐵路S1線、金溫鐵路擴能改造等工程進度加快,甬臺溫高速復線南塘至黃華段開工,龍麗溫(泰)高速作為省重點支持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龍灣國際機場新跑道投用,樂清灣港區一期碼頭主體工程完工,諸永高速延伸線(甌江過江通道)主橋貫通,雁楠公路、濱海大道建成通車,華潤蒼南電廠一期并網發電,麗水36-1氣田陸域終端基本完工,西向排洪主體工程投用。甌飛一期、甌江口淺灘二期等圍墾項目加快推進,在圍面積19.3萬畝。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獲批,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整合提升方案通過省政府評審,甌江口新區建設步伐加快,小微企業園建設全面啟動。完成工業投資606億元,增長29%。實施“三招一優”,推動溫商組團回歸,實際到位內資410億元,增長94%;實際利用外資5億美元,增長25.9%。列入國家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新增建設用地3.8萬畝,到位建設用海指標1.16萬畝,清理轉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6.8萬畝。
(三)著力加強城鄉建設,功能提升和環境再造成效明顯。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基本完成,組團城市建設整體推進,龍灣、甌海中心區和各縣(市)新區開發全面提速,甌洞一體化格局初步構建。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鎮建設有力推進。城市單元更新有序推開,市區“三大亮點區塊”啟動實施,濱江商務區30幢大樓加快建設,“印象南塘”初展形象。“三改一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累計改造城中村、舊住宅區、舊廠房3253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2565萬平方米。“四邊三化”和綠化建設成效明顯,綠化造林15.2萬畝,建成森林公園42個、濱水公園119個、綠道1980公里,市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新增5平方米。獲得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稱號,國家低碳試點城市獲批,泰順創成國家級生態縣,洞頭入選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實施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成為全國首批移動4G正式商用城市。美麗浙南水鄉建設拉開序幕。完成溫瑞塘河沿河10個片區污水管網整治,垃圾河、黑臭河治理取得進展。提前3年完成珊溪水源地畜禽整治,庫區干部群眾作出了突出貢獻。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392個待整治村整治,建成農村聯網公路262公里。實現鎮鎮電氣化。
(四)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改革試點和開放合作取得突破。“五大國家級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通過省人大立法,“溫州指數”信息采集拓展到全國31個地市。中長期貸款增長27.5%,直接融資增長59.4%。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初步構建。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溫州分中心掛牌設立,市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覆蓋35個部門、22.7萬家企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清產核資基本完成,新設立農村資金互助會23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4.8萬畝。第二批300所民辦學校改革試點全面展開。19個社會力量辦醫項目可新增床位7000張。創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啟動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試點。口岸開放成效顯著,臺灣居民“落地簽”、通用航空基地獲批。開通溫州至羅馬國際航線,成為國內首個直飛歐洲的地級市。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實效,成功承辦“浙江·臺灣合作周”活動,開啟對臺合作新局面。圓滿完成援藏、援疆、援青三年任務。
(五)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持續進步。全市公共財政用于民生支出330.8億元,增長11.8%,年度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市區安置房交鑰匙4480套,完成“兩證”辦理16924個,“安置提速”三年任務已完成86%。建成市區主干道路39條,開發地下空間358萬平方米,新增停車泊位2.4萬個、公交專用道30.8公里,新增、更新公交車223輛,公共自行車實現“一城一網、通借通還”,公交分擔率達25%。基本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成功啟動市區初高中分設辦學。中職教育整合提升和高職院校創辦分院加速推進。溫州醫學院更名為溫州醫科大學,溫州肯恩大學去籌通過評估,溫州市委黨校、溫州城市大學新校園啟用,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獲準籌建。成功舉辦首屆市民文化節和第十五屆市運會,建成文化禮堂309個,一批專題博物館向市民開放,多人多項文藝作品獲國家級最高獎,溫籍健兒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取得佳績。公立醫院改革穩步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基層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人口計生工作不斷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4.5個比值。加大社保擴面、低保調標力度,城鄉居民醫保實現一體化。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率達75%。強化食品加工流通消費環節整治,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得到加強。創新基層“網格化”管理模式,聯動推進消防安全、安全生產、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和新居民服務管理。大力實施綠色生態殯葬改革。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成功防御“菲特”強臺風,災后重建有序推進。積極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推進歷史遺留問題和信訪積案化解,平安大市“五連創”扎實開展。工青婦、老齡、殘疾人、慈善等事業全面發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雙擁、扶貧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文成、泰順圓滿完成省政府“三年特扶”任務。
(六)著力優化政府服務,發展環境和自身建設得到加強。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解萬難”行動,2.2萬名駐企服務員、金融服務員深入企業破解難題。堅持“政銀企法”聯動,強力推進風險企業幫扶和不良貸款化解,政府應急轉貸金循環使用累計超450億元。落實結構性減稅、社保緩繳減征等政策,減輕企業負擔近60億元。系統推進行政審批、中介機構和招投標制度改革,市本級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60%,中介服務提速44%。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59件、政協提案447件,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完善法治政府建設考核評價體系,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權,落實行政規范性文件“三統一”制度。完成市級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不在崗人員清理。開展“萬人評議機關中層和基層站所”活動,對31種損害發展環境的行為實行問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個嚴禁”,市本級“三公”經費支出下降21%。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全市上下和衷共濟、克難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辛勤工作、作出貢獻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參與、關心、支持溫州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海內外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回升的制約因素還很多,增長動力不夠強,出口、消費等指標未達到預期目標。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產業“低小散”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局部金融風波影響尚未消退,銀行不良貸款處置和企業互保鏈化解任務艱巨,金融生態、信用體系亟待修復。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不夠精細,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有待提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社會建設和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生態環境、市容衛生問題突出,消防、安全生產形勢嚴峻,改善民生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任務繁重。政府職能轉變仍然滯后,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工作作風與趕超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趕超發展的關鍵之年。按照市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及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的要求,堅持和發展“溫州模式”,圍繞“三生融合·幸福溫州”戰略目標,以改革創新統領全局,全面落實“十大舉措”,切實抓好“三十項發展重點”和“四十項改革項目”,力爭今年經濟增速跟上全省發展步伐,力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努力開創溫州趕超發展新局面。
在工作中,我們將堅守三條“底線”,構建四大優勢。把百姓增收、生態良好、社會平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線”,作為政府工作的“標尺”。著力重構體制機制優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民間活力;著力培育產業競爭優勢,加快發展特色分明、鏈條配套的現代產業集群,重振實體經濟雄風;著力打造區位條件優勢,加速溫州大都市區崛起,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著力發揮溫州人資源優勢,把溫商作為第一資源,把溫州人創業創新精神作為最可寶貴的財富,為推動溫州趕超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建議201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限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出口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5%、9.5%;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6%;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的任務。
根據上述目標要求,今年政府工作著重要在抓改革、穩增長、促轉型、強統籌、治環境、惠民生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一)加大改革突破力度,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以更大的魄力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試行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開展負面清單外企業投資項目政府不再審批試點。繼續取消、下放一批市級審批事項,推進市縣兩級同權扁平化審批試點。開展審批流程再造,建立全流程公開審批機制,推動“事前審批”向“事后監管”轉變。培育和規范中介服務機構,審批中介服務機構與主管部門、掛靠單位徹底脫鉤。整頓規范招投標市場。開展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科學設置政府部門職能,嚴格控編控人控機構。推進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制。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健全政府性債務預警管理機制。推進甌洞一體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爭撤縣設區獲批。開展功能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在縣(市)推廣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探索基層綜合執法,不斷提高中心鎮社會治理能力。
健全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把發展提升民營經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推動民間資本順暢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大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力度,建立要素配置評價標準,加強要素交易平臺建設,推動用能、股權等進場交易。堅持“畝產論英雄”,健全完善土地公開公平供應機制、低效利用土地市場化退出機制,實行差別化地價、電價、水價征收政策。推進碳排放權和碳匯交易試點。用好“海域直通車”政策,探索建立海域海島收儲制度。深化國資體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堅持政府以身作則,以政務誠信示范引領全社會誠信建設,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全面深化“五大國家級改革試點”。深化金融綜合改革。著力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支持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探索開展小額貸款公司發行優先股試點。實施普惠金融工程,抓好小微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探索發展互聯網金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利率市場化產品。構建社區銀行體系,籌建民營銀行,引進證券、保險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完成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股改,豐富地方金融業態。組織實施《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激活民間融資。規范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發展,促進民間資本與實體經濟有效對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規范村經濟合作社運行機制,抓好農戶承包地、農民宅基地(住房)、村集體建設用地“三確權”,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進涉農產權有序流轉交易。實施國有林場改革。規范提升農村資金互助會。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障范圍,提高農業、農民抗風險能力。積極穩妥開展戶籍制度等配套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民辦教育綜合改革。編制民辦教育發展規劃,落實民辦教育改革政策,推動試點學校規范提升發展,努力把“全國試點”辦成“全國示范”。深化社會力量辦醫綜合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投向健康服務等領域,加大高端優質醫療資源引進力度,加快發展醫養結合社會關懷機構。深化民政綜合改革。按照“養事不養人”思路,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積極推開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試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提升社區公共服務功能。加強專業化社工隊伍建設。
(二)堅持“三輪驅動”,確保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啟動實施“溫州趕超發展三年超萬億投資計劃”,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今年限上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比重26%以上,民間投資比重62%。強化“三招一優”,堅持引溫商、招央企、選外資三管齊下,實施“溫商回歸三年超三千億工程”,推進“百名領頭雁工程”,組織在外商會組團回鄉投資考察,力爭全年到位內資800億元。加強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著力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完善領導干部聯系重大項目制度,深入開展“拔釘清障”專項行動,堅決掃除影響項目落地建設的一切障礙。探索發行“藍海股份”,加強用海報批,積極推進“三年實施20萬畝圍墾工程”。用好國家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和荒灘未利用地開發試點政策,科學開發利用低丘緩坡,盤活低效土地2.1萬畝。完成墾造耕地2萬畝,其中圍墾墾造耕地1萬畝。
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強化政策落地,著力培育文化娛樂、體育休閑、健康養老等新型消費業態,擴大信息、旅游、餐宿等服務消費,促進消費持續增長。完善商貿市場、商業網點發展規劃,改造提升五馬、大南等傳統商圈,有序發展城市綜合體,加快培育新興城市商圈。推進專業市場“遷改并轉”,開展新一輪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加快組團城市、重點鎮商貿設施建設,提升縣城、中心鎮商貿業態和消費環境。深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促進產銷對接、農超對接,健全農村現代流通網絡。辦好2014國際輕工暨時尚消費博覽會、溫州進口商品展等一批重點展會,繁榮商業氛圍。
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穩定政策預期,加大扶持力度,加強與中信保的戰略合作,加快中國鞋類出口基地和6個省級出口基地建設,著力擴大外貿出口。配套落實國家有關政策,鼓勵企業擴大先進裝備、關鍵技術和原材料進口,積極打造國際時尚消費品集散基地。探索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提升發展境外工業園和專業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并購境外企業、研發機構和知名品牌。加快海港、空港口岸國際化步伐,確保狀元岙港區擴大開放獲國務院批準,樂清灣港區水陸域開放獲批。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爭取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啟動電子口岸建設,推行關檢合作機制,逐步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提高通關效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與國際友城、港澳臺地區的交流合作,爭取港澳“自由行”、臺灣“個人行”和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獲批,推進各縣(市、區)對臺合作特色平臺建設,支持蒼南申報國家級臺商投資區。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深化區域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