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1月31日電 題:內蒙古旅游尋求破局 期待進入“國家隊”
作者 李愛平
1月31日,內蒙古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閉幕。自24日開幕至今,內蒙古大多政協委員就該區漸成中國生態旅游的重要基地一事,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并期待內蒙古旅游早日進入“國家隊”。
最先吸引委員們對旅游熱情的,是25日內蒙古主席巴特爾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旅游數據的闡述。巴特爾說:“過去五年,內蒙古旅游業收入由469億元增加到1060億元,年均增長17.7%。”
這個數據甫一公布,隨即引來港澳委員們熱議。港區政協委員董大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興奮地說,內蒙古地處西北,總土地面積118萬平方公里,旅游資源相當豐富。“草原、沙漠、湖泊、森林、古跡、民俗‘六大奇觀’,構成了內蒙古絢麗多姿的旅游勝景”。
“與國內旅游強省相比,內蒙古旅游業還存在一定差距,國內外尤其是港澳臺地區對到內蒙古旅游有待于更深入、普遍的推廣。”董大偉認為,內蒙古旅游對港澳臺的市場大有可為。
與董大偉持相似看法的還有政協委員白靜。不過,她的看法更著眼于當下。她說,2013年是實現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年,內蒙古旅游需要加快生態休閑游、紅色游、工業游、宗教文化游和農業觀光游,推進旅游業從底端向高端發展,從傳統觀光旅游向休閑生態旅游轉變。
政協委員阿芳是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人大副主任,她歷數該地旅游資源時稱:內蒙古打造旅游市場,鄂倫春旗作為中國“三少”民族聚居地,除了讓游客感受民族歷史民俗、自然生態外,還應加大森林探險、文化交流、體驗民俗方面的定位。亦因此,她吁請內蒙古在鄂倫春自治旗建立鄂倫春族狩獵文化生態保護區。
與阿芳同為呼倫貝爾“老鄉”的徐鋒也是一位喜歡探討旅游的政協委員,他的建議更具前瞻性。他說,不管呼倫貝爾地下資源可以為內蒙古貢獻多少GDP,但50或者100年后,呼倫貝爾必定是一個以旅游聞名于世的城市。
徐鋒認為,呼倫貝爾在全球旅游資源的版圖上都占有極其獨特的、重要的位置,對呼倫貝爾旅游資源的認知、保護、開發,應盡快提升到自治區甚至國家層面。
在打造內蒙古旅游市場方面,徐峰甚至認為內蒙古呼倫貝爾應創建呼倫貝爾航空公司、舉辦呼倫貝爾國際電影那達慕,設立敖魯古雅鄂溫克使鹿部落保護區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記者獲悉,為了推動中國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國務院先后將云南、桂林等省區定為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以積累經驗,全國推廣。
在8天的內蒙古政協會議上,記者采訪到的大多政協委員均表示,未來幾年,內蒙古旅游業需要持續發力、破局,才有可能躋身為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成為“國家隊”一員。
記者從正在此間召開的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獲悉,今后五年,內蒙古將積極發展旅游業,加快呼包鄂都市旅游圈、海額滿阿休閑生態旅游圈等8個重點旅游區域建設,扶持發展農村牧區旅游。與此同時,內蒙古政府還將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加強旅游宣傳促銷,提升旅游文化內涵。
這樣的描述,對于內蒙古的旅游業意味著什么?大多政協委員堅稱: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內蒙古旅游躋身國家隊的距離已變得越來越小了。(完)
(責任編輯: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