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內蒙古自治區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資料:內蒙古自治區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03月27日 11:25   來源:中國政府網   

     (點擊查閱更多200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1日 烏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本屆政府從1998年1月就職,到現在已經五年了,任期即將結束。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跨世紀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本屆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經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見的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嚴峻考驗,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五年來,全區上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經濟總體實力上了一個新臺階。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732億元,比1997年增長59.2%,年均增長9.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財政總收入達到201億元,增加89.7億元,年均增長12.5%;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375億元,年均遞增17.6%;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達到1720億元和1645億元,分別增長103.6%和4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01億元,年均增長10.3%,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三次產業比重由29.3:38.8:31.9,調整為21.5:42.1:36.4。農村牧區經濟全面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372億元,年均增長3.3%,糧食產量穩定在140億公斤左右,肉類、禽蛋類和奶類總產量分別比1997年增長22.3%、30%和148.3%。農牧業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優質、專用、特色、綠色農畜產品比重明顯上升。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一批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571億元,年均增長11.3%。主要工業品產量穩步增長,農畜產品加工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快速發展,七個全國馳名商標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通過改組改造得到優化提升。五年累計完成更新改造投資335億元,以包鋼、包鋁、內蒙古一機集團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業實現了技術升級,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術、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得到較快發展。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等重點工程建成投產,加速了工業化進程。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在傳統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新興服務業迅速成長。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五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177.2萬人次,年均增長17.5%,旅游收入228.7億元,年均增長36.5%。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三年兩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全區已有590戶國有企業進行了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占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團迅速崛起,有14戶企業進入國家520強,20戶企業股票上市,融資163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區登記在冊的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分別達到80.2萬戶和3.4萬戶,從業人員分別達到165.7萬人和43.7萬人。農村牧區改革不斷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場“雙權一制”得到有效落實。農村牧區稅費改革進展順利,農牧民平均減負45%。政府機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區直行政機關人員精簡了47%,盟市以下精簡了21.6%,行政審批事項減少43.5%。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不斷深化。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交流有新的發展。五年累計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引進國內資金累計達700多億元。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業在國外投資設廠。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9.7億美元,年均增長21.4%。

    西部大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和國債資金253億元。全社會投入生態建設資金104.1億元,重點實施了生態建設七大工程,累計退耕還林還草和宜林荒山植樹1326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6780萬畝。水利建設爭取國家投資43.4億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實施了尼爾基、綽勒等10項大中型水利項目和紅山、三盛公等26座病險水庫、樞紐加固工程,建設了河套等14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020萬畝,解決了282萬人、822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公路建設累計投資304.8億元,先后建成了呼包、包東高速公路和20多條重點公路,完成了11條旗縣通油路等工程,開工建設了110國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貫穿東西的大通道,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7.2萬公里,比1997年增加2.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鐵路重點建設了包蘭復線包頭至石嘴山段、準格爾至東勝鐵路一期工程、錫林浩特至桑根達賚鐵路。民航擴建了呼市白塔機場和錫林浩特機場,開工建設了烏海機場。電信五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201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276萬戶。電力累計投資260億元,新增裝機容量34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全區城市電網改造投資20億元,農村電網改造投資79億元,極大地改善了城鄉居民的用電條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50億元,道路、供水、供熱、供氣和垃圾處理等設施得到改善。包頭、呼市、通遼等城市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包頭市還被授予“聯合國人居獎”。

    科教興區戰略全面實施,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五年來,全區共取得自治區級科研成果1966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709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9項。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區建立企業技術中心50戶,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孵化基地3處。教育投入明顯增加,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區先后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高校擴招、中小學危房改造、職業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項目,完成了內蒙古大學“211”一期工程。全區“兩基”達標旗縣達到74個,“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個百分點,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比1997年增長2倍。文化、衛生、體育和廣播影視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全區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89.2%和84.9%,一批文藝作品在全國獲獎。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藥品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體系不斷加強。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保持全國中上游水平。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城市環境質量有了一定改觀。土地管理、民政優撫、勞動人事、新聞出版、社會科學、氣象、地震、人防、地礦、統計、檔案、文物保護、無線電管理、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績。

    城鄉居民收入有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長8.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長3.2%。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有所增加,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以內,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基本做到按時足額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6.7%和63.8%,有64萬城鎮低保對象納入保障范圍。積極開展抗災救濟工作,有效解決了災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扶貧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局面進一步鞏固。全區上下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講”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成效顯著,公民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不斷提高,涌現出以廷·巴特爾為代表的一批先進模范人物。國防教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軍警民共建和“雙擁”工作深入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認真執行人大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系。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規章39件,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制定地方性法規41件,接受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20次,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58次。勤政廉政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務公開、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實現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廣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和“法輪功”邪教組織,“嚴打”,專項斗爭取得新成效,隱蔽戰線的斗爭得到加強,治理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經濟運行呈現出三次產業共同發展、投資消費雙重拉動、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比上年增長12.1%,是五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60%,虧損下降2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上年提高10個點。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力度明顯加大,全年工業技改投資80億元,增長67%;重點工業項目進展順利,有146項開工建設,56項建成投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15億元,增長44%,拉動經濟增長5.6個百分點。生態建設投資30億元,在西部省市區中居首位,完成退耕還林還草367萬畝,宜林荒山植樹608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2800萬畝。公路建設投資100億元,是自治區歷史上投資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電力建設步伐加快,新增電力裝機容量73萬千瓦。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年投資達45億元,增長28.6%,城鎮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成效顯著,引進國內資金225億元,直接利用外資2.1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達到13.7億美元,增長20%。財政和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全區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加33.2億元,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8%。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經濟發展較快、建設力度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離不開兄弟省市區和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更離不開全區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和辛勤勞動。在這里,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所有為內蒙古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同志們,向海內外關心和支持本屆政府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經濟發展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經濟體制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資的環境不夠寬松,利用外資水平低;就業和再就業形勢嚴峻,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群眾生活還很困難;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門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有些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繼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對自治區現代化建設的規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加快發展,特別是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必須打破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發展意識,善于把中央的宏觀決策與內蒙古的實際結合起來,把創新精神與求實態度結合起來,以思想觀念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不斷開創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第二,必須始終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對于我區這樣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無論是解決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是縮小同發達地區的差距,都需要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把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第三,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加快我區發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斷深化市場經濟取向的各項改革,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要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努力擴大對外開放,有效借助外力發展自己,在改革開放中走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

    第四,必須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要汲取教訓,深刻反思,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關系,合理開發利用各種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五,必須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民生、執政為民是各級政府的職責。要采取有力措施,下決心解決我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特別是要高度重視并解決好弱勢群體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六,必須倍加珍視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維護民族團結,保持邊疆穩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基本保證。必須始終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進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進一步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為改革和發展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責任編輯:黃楠)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