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青海省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資料:青海省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02月17日 11:57   來源:青海新聞網   

(點擊查閱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1月8日 楊傳堂)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3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面對國內“非典”疫情和省內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萬眾一心,克難攻堅,開拓進取,取得了抗擊災害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預計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8%,第二產業增長16.4%,第三產業增長9.7%。農牧業由于氣候好,各項工作措施到位,糧油單產分別增長9.1%和12.6%,油料總產創歷史最高紀錄,牲畜繁活率和商品率有所提高。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特色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比重提高7個百分點,設施農牧業和訂單農牧業有突破性進展。工業生產克服電力緊張、運力不足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實現了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提高。完成工業增加值120億元,增長工7%,利潤達到12.5億元,是近十年來的最好成績。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億元,增長10.5%。財政金融運行平穩,全省一般預算收入43.28億元,增長13.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3.26億元,增長10.3%;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20億元,增長1.2%,扣除國債專項資金下降因素按同口徑比較,比上年增長9.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44億元,比年初增加7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567億元,比年初增加84億元。

    重點工程建設邁出新步伐。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85億元,增長16.3%。馬場垣至倒淌河高等級公路全線通車,西寧至大通、平安至阿岱等高等級公路和縣際公路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公路建設投資40億元。格爾木機場改造完成。賽什塘銅礦建成投產,百萬噸鉀肥項目投入試生產,尼那水電站4臺機組發電。全國第一個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農村牧區電網建設和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玉樹州電源及電網建設正式啟動。青藏鐵路、花土溝30萬噸油氣產能建設、橋頭鋁電聯營、西臺鹽湖綜合開發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油氣產量突破350萬噸。一批市政建設項目相繼實施,城鎮面貌發生較大變化,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信息工程快速發展,邊遠地區通信難問題得到一定緩解。香巴異地扶貧開發項目實現預期目標。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大,退耕還林還草規模擴大,三江源退牧還草試點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人工造林、退耕還林還草15.8萬公頃,是歷年來投資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一年。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人工增雨效果明顯,西寧地區“煤改氣”工程進展加快。

    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有序推進,民營經濟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市場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國有土地、礦產使用權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健全,有效性明顯提高。計劃、金融、投資等管理方式不斷創新,審計、監察、工商等監督監管工作得到加強,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卓有成效。行政事業單位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95項,投資軟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財政管理進一步規范。農村牧區稅費改革政策進一步落實,成果得到鞏固。司法、糧食、醫藥等各項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水平明顯提高,成功舉辦了第四屆“青洽會”等活動,中信國安、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來我省投資。預計全年實際引進省外資金55億元,增長10%;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增長14.7%。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完成進出口總額3.1億美元,增長63.2%。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和提高。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0元,按新的統計口徑增長8.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817元,增長6.2%。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5萬個,安置各類人員就業和再就業6.1萬人,高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45.6%,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全部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擴面及城鎮集體職工參保工作向前推進。城鎮新納入低保人數2.7萬人,累計達到20.2萬人,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救災救濟工作深入扎實,災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扶貧開發效果明顯,解決了1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40萬人、170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各級政府用于社會事業的投入顯著增加。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6.1%,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79.9%;高中教育規模擴大,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現代遠程教育持續發展。科技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科技獎勵制度不斷完善,一批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啟動實施,農村牧區實用技術推廣力度加大,全省取得科技成果100項。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二為”方向,不斷拓寬領域,創新方式,“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民族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圓滿成功,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提高了我省在海內外的知名度。文藝創作、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新成績,全國、全省“五個一工程”評選中有7件作品入選。結合防治“非典”工作,初步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公共醫療救治體系,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在8個縣有序推進,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十點八五。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取得較大進展。外事、僑務、氣象、殘聯、老齡、婦女兒童等工作都有新的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學習貫徹富有成效。“特色文化鄉”、“小康文化村”等基層文化建設活動蓬勃開展。國防動員工作和雙擁工作不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扎實推進,依法加強了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四五”普法教育深入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強。嚴打整治、打黑除惡和揭批“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抵制和揭批達賴集團的分裂滲透破壞活動不斷深入。重視和加強信訪工作,群體性上訪得到較好控制。行政執法權相對集中和政務公開制度繼續推行,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推進,政府依法行政和自身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民主黨派、工商聯以及社會各界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輿論監督,提交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5件,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411件、省政協委員提案288件。

    各位代表,2003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和社會各界團結奮斗的結果。同時,也與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支持,與人民政協對政府工作的關心和幫助是分不開的。在這里,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奮斗在全省各個領域和崗位上的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干部職工和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向人民解放軍駐青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青海開發建設的海內外同胞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基礎依然脆弱,促進經濟社會和區域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財力薄弱,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全國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農牧民增收和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的難度加大;電力、運輸供需矛盾日趨突出,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制約性因素;利用外資規模小,吸納社會資金不足,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還需進一步加強;一些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勤政為民意識淡薄,存在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不斷改進工作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青海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民勤勞,在改革發展穩定的道路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面對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統一意志,堅定信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開拓創新,埋頭苦干。我們深信,只要全省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就一定能夠譜寫出更加絢麗的篇章!

    二、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今年是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笆濉庇媱澣鎸崿F的關鍵之年。總體上看,今年我省加快發展、推進改革的內外環境繼續趨好,只要我們看得準、抓得早、上得快、搞得好,就能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我們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保持清醒頭腦,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善于化解不利因素,千方百計加快發展步伐,增強發展后勁,確保實現全年目標,并力爭超額完成,為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省十次黨代會精神,圍繞新世紀初“消除貧困、富民強省”和“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兩大歷史任務,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推進優勢資源開發和新型工業化,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提高開放水平,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保持和發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勢頭,保持和發展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斷得到實惠的勢頭,保持和發展社會穩定、各族人民團結和諧、積極奮進的勢頭。

    今年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以上,第二產業增長15%以上,第三產業增長10%左右;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以上;全省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和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十點五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三、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改革開放的階段性目標同總體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在重點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推進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加速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收縮,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優勢產業集中。抓緊整合建材、冶金、醫藥等行業,提升行業總體實力和競爭能力。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積極采取產權轉讓、增資擴股、上市融資、合資合作等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打破省屬大中型企業國有資本絕對控股模式,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構成多元化,提高國有資本的控制力。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妥善解決企業富余人員負擔、社會負擔和債務負擔,建立歸屬清晰、產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增強與大企業協作配套能力。加快推進供水、供電等壟斷行業改革。建立健全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權力、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監督體制。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加強對非經營性資產和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消除一切妨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弊端和不合時宜的做法,創造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社會環境。堅持培育與引進并舉,產權置換與混合發展并重,城鎮率先發展與農村牧區跟進協調,鼓勵和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拓展發展空間。加強非公有制企業服務體系和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加大對科技型、外向型、勞動密集型等非公有制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全省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貫徹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方針,完善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理順分配關系,規范分配秩序。推進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合理拉開分配檔次。鼓勵事業單位和轉企科研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通過技術成果轉化、促進科技進步增加收入。改進國有企業經營者和技術人員收入分配方式,建立和完善年薪制、職工持股、技術入股等制度。逐步實行福利待遇貨幣化,提高分配透明度。

    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商品市場,重點強化西寧、格爾木商品流通集散中心的功能,積極發展專業市場、配送中心、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提高商品市場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逐步形成覆蓋全省、服務周邊、面向全國的比較完善的商品市場體系。加快培育各類要素市場,支持發展債券、證券、融資等資本市場,繼續推進土地、礦產使用權制度改革,積極發展技術、信息市場。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快建設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創造省內省外、國有民營等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市場環境。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的各類市場中介組織,發揮好市場服務、溝通、監督和仲裁職能。

    完善政府宏觀調控體系。進一步增強執行國家計劃、財稅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能力,改革和完善統計體制、價格體制,加強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監測、預警和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經濟健康發展,防止大起大落。堅持依法治稅,規范管理,為納稅人提供公平的稅收環境和高效優質的納稅服務,培植穩定的稅基、財源。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繼續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認真落實省對州地市財政體制調整意見,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落實積極財政政策,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在確保職工工資和“三條保障線”等剛性支出的同時,綜合運用預算、貼息等手段,增加對農牧業和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勢產業發展。加強和改進金融工作,引導銀行優化信貸結構,增加貸投入,防范金融風險。繼續深化商業銀行和信用社改革。切實加強審計、工商、質監、藥監等監督監管工作,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行政效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為重點,加快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推動政企、政事、政社分開,把生產經營權交給企業,把資源配置權交給市場,把一般性社會服務職能交給各種社會團體、社區組織和中介機構。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事項,減少審批內容。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嚴格人員編制管理。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的事權范圍,賦予下級政府更大的管理權限。明確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調整政事合一機構,優化組織結構和干部隊伍結構。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引導各種所有制經濟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經濟貿易、技術合作和文化交流。以企業為主體,工業園區和農業科技園為依托,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擴大農畜產品加工、高原生物、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創新和改進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大力推行企業組團招商、以商招商、信息載體招商、資產置換招商等方式,促進招商工作市場化、企業化、社會化,提高招商引資水平。辦好第五屆“青洽會”等活動,力爭引進省外、境外資金的增幅超過兩位數。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開展加工貿易、對外投資等經貿活動,擴大特色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規模。狠抓投資軟環境建設,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務實高效的行政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人文環境,讓各族人民人心思進,讓各種要素活力迸發,努力把我省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責任編輯:龍巍洋)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