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2月24日 衛留成)
一、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海南發展史上重要而不同尋常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積極進取,取得了抗擊非典重大勝利,圓滿完成了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全年各項任務。
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全省生產總值完成698.30億元,增長10.5%,這是自1995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1.61億元,同口徑增長17.8%。農業穩步增長。全省農業增加值完成257.12億元,增長9.0%。無公害農產品比重提高,畜牧業規模擴大,海洋漁業快速增長,蔬菜、干膠產量和效益創歷史新高。工業增長明顯加快,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全省工業增加值達到123.05億元,增長23.1%,在全省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17.6%,提高了1.1個百分點。汽車、醫藥、化肥等主要工業產品大幅度增長。旅游業擺脫非典嚴重影響,實現恢復性增長。
擴大需求取得成效,經濟發展后勁增強。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投資自主增長機制逐步形成,投資結構優化。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6.26億元,增長22.4%。海汽二期、東方1—1氣田、洋浦電廠改造、富島化肥二期等重點工業項目相繼竣工投產。洋浦港二期、瓊州大橋、世紀大橋等重點基礎設施工程順利建成。60萬噸木漿、60萬噸甲醇等重大項目動工興建。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農村教育和公共衛生事業條件有所改善。消費品市場漸趨活躍,住房、汽車、通信等消費升溫,居民消費價格止跌回升。土地市場整頓和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取得新成效,商品房銷售大幅度增長。
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堅持“以存量換增量”,引進戰略投資者重組省屬國有企業取得新進展。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按同口徑計算,全省農民人均負擔由79.3元減少到31.7元。省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以旅游市場、食品藥品市場為重點的專項整治深入展開。成功舉辦了2003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第四屆中國海南島歡樂節和冬交會。開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權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81億美元,增長13.5%。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22.79億美元,增長22.1%,其中出口8.69億美元,增長6.1%。洋浦開發區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貫徹《中共海南省委關于海南經濟特區體制創新的若干意見》,全省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生態省建設取得新成效。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59元,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88元,增長6.8%。城鎮新增就業崗位8.40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36萬人,實現了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的目標。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兩個確保”得到較好落實,“低保”水平普遍提高,初步建立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險種的城鎮社會保險體系。積極開展社會幫困和社會救助工作。實施開發式扶貧,全省貧困人口由7.3萬人減少到6.1萬人,低收入人口由61萬人減少到58.2萬人。省委、省政府確定的12項為民辦實事事項全部完成。新建文明生態村1100多個,新建沼氣池3.3萬戶,農村新增自來水受益人口18.93萬人。生態省建設力度加大,退耕還林103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4.5%。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全省大氣、水體質量繼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績,社會事業發展逐步加快。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以“告別陋習、珍愛健康、保護家園”為主題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有效組織抗擊非典斗爭,確保海南無疫區,初步形成了海南“健康島”品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初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已經建立,“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力度加大,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項目68個、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12個。文化“精品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果,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和新聞出版等事業取得新進步。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到9.16‰。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得到加強。統計、外事、僑務、史志、民族、宗教、檔案、氣象、防震減災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繼續推進。制定和實施了關于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決定,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組織開展“行政優質服務月”活動,解決了一批基層和群眾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審計、監察工作力度明顯加大。加強法制建設,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起草法規、頒布規章14件。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和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全年辦復人大代表建議243件和政協提案321件。基層民主繼續擴大,公民的法制觀念增強。公安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嚴打”整治斗爭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禁毒工作得到加強,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維護了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我省過去一年取得的新成就,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團結拼搏,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干部,向駐瓊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司法干警,向中央駐瓊單位,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海南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社會生產力發展面臨著體制性障礙,所有制結構不合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水平低,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就業再就業壓力增大,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夠協調,教育、科技、文化和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政府職能轉變沒有到位,投資環境有待改善,社會治安方面的問題還不少;有些政府工作人員思想不夠解放,缺乏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精神;有的地方和部門存在辦事不公、以權謀私、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腐敗行為時有發生,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是今后政府工作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二、2004年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今年是海南實施“十五”計劃,在創新中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全面分析、正確把握形勢是做好省政府工作的前提。縱觀國際國內形勢,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趨勢,國際產業轉移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內在活力增強,物質技術基礎有利于支持經濟增長,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我省經濟發展環境繼續趨好,經濟自主增長機制逐步形成,新增生產能力將發揮重要作用。海南經濟經過前幾年的平緩增長特別是去年加速增長后,今年有望繼續實現工業快速增長,農業穩定增長,旅游業加快增長。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世界經濟增長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全國物價指數偏低,消費需求仍然不足,國家采取適度調整的宏觀政策,將對我省產生一定影響。總體上看,海南目前仍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特別是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我們既要看到我省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增強信心,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困難和國內區域經濟競相發展的態勢,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乘勢而上,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根據中央的總體要求和省委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推進改革開放和體制創新;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堅持擴大內需,培育和引進消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環境特色、產業特色和體制特色,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讓全省人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左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實現上述目標,將為本屆政府任期內實現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趨近3:3:4和全省地方財政收入逼近100億元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更加注重“三農”工作,走“城鄉互動、三次產業聯動”的協調發展道路。更加注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民族地區共同繁榮進步。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著力改變我省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發展相對滯后的面貌,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繼續推進生態省建設,打造海南環境優勢,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相互協調。更加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把“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三、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經濟
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為了實現我省農業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目標,今年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著力培育和壯大農業經濟增長點,采取綜合措施,增加農民收入。以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為品牌,加強動物防疫和檢測體系建設,要堅決打好預防禽流感阻擊戰,防止外來物種侵害。創新養殖模式,引進和培育大公司,走“公司+農戶”、“沼氣+養豬”的路子,大力發展養豬、養雞為重點的畜牧業,逐步擴大海南畜禽產品出口。發揮我省海洋漁業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強中心漁港、外海補給、冷藏、加工和運銷船隊建設,增強外海生產能力,扶持水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擴大海淡水優勢品種的養殖規模和水產品出口,提高海洋漁業經濟效益。充分利用熱帶光溫資源,做精做優反季節瓜菜、做大做強熱帶水果和橡膠等特色產業。推廣超級雜交稻,提高糧食單產。打好綠色無公害品牌,以質取勝,提高市場占有率。調整森林布局結構,提高林業效益。正確處理造林育林、森林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鞏固和擴大熱帶經濟林,加快熱帶花卉、竹藤和藥材產業的發展。
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運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用工業化理念抓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管理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引進、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共同致富。抓緊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體系,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加快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營銷網絡,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的現金收入。
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提供體制保障。今年農村改革的重點是,依法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依法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對進入農村非農產業、進城務工和征地搬遷的農民,不改變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和完善農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建立符合農民利益的土地流轉機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基本完成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妥善解決農村土地糾紛問題。進一步落實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各項政策,加強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切實組織好農民外出務工,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形成支農財政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多渠道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和補貼。農村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整體素質。要突破一切妨礙農民增收的思想觀念,取消一切限制農民增收的政策規定,革除一切束縛農民增收的體制弊端。
繼續推進中部開發和扶貧工作,改善貧困地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沒有中部地區、民族地區及貧困市縣的小康,就不可能實現全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今年要將中央財政下撥和省財政安排的支農資金、農業基本建設投資以及新增國債資金,重點用于我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市縣。把中部開發和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按照“三集中”的扶貧工作新思路,集中不同來源和渠道的扶貧資金和支農資金,集中向中部地區、民族地區傾斜,集中用于加強人畜飲水工程建設、興建和改造縣鄉公路、發展農村沼氣、改造茅草房、實施易地扶貧。全省財政新增加的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支出,主要用于改善農村的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條件。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實施到村入戶的具體扶貧措施,對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實行社會救濟并按政策適當提高救濟標準。
努力提高旅游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圍繞建設旅游強省的目標,逐步實現由觀光旅游為主向休閑度假為主轉變、由低檔次消費向中高檔次消費轉變、由不注重規劃的粗放型開發向嚴格規劃高水平開發轉變。認真落實《海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指導市縣和重點旅游景區搞好規劃,制止旅游資源盲目開發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三亞要做好做活海上旅游文章,推動旅游產業向海洋延伸,加快推進三亞和周邊市縣旅游資源的整體規劃和綜合開發。海口要加快精品景區建設,努力把西海岸建成瓊北休閑旅游度假中心、海上運動中心和高尚娛樂中心。搞好博鰲水城建設,高水平地辦好2004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促進會展經濟發展。辦好中國海南島歡樂節、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等大型活動,鞏固和擴大國內游客市場,加大對港澳臺、韓國、日本、俄羅斯和歐美等客源市場的促銷力度。擴大旅游業的對外開放,引進國際知名的旅行社、酒店集團參與我省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提高旅游業發展檔次,更多地吸引國際游客。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加大旅游市場整頓力度,創造規范有序、服務優良的旅游市場環境。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升第三產業水平。
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向海洋要資源、要產品、要效益、要優勢。今年要組織專家研究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對海洋漁業、海洋油氣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工業等產業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政策。當前的重點是加快發展海洋漁業、油氣化工業和濱海旅游業。爭取經過幾年的努力使海洋經濟在全省經濟總量中占有較大比重。
(責任編輯:龍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