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寧夏回族自治區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資料:寧夏回族自治區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1月27日 14:01   來源:寧夏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2月3日 馬啟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下,全區回漢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提前一年完成了本屆政府的主要預期目標,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去年以來,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力促工業快速回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消費和出口的拉動作用,扭轉了一季度增速回落的局面,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連續8年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速。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6.1%、17.3%和9%。在加快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更加注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加注重節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區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10.2億元,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3億元,增長28.6%,連續3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6%,實現利潤增長9.5%,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0.9,同比提高11.4點。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到4.04噸標準煤,下降2.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基本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之內,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化學需氧量削減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億元,增長14.1%,增幅是歷年來最高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9,穩定在較低水平。

    (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去年,農業生產遇到了中部干旱帶持續干旱、局部地區嚴重洪澇和動物疫情多發頻發的嚴峻考驗,我們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農力度,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實現了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開局。提高了糧食直補標準,增加了柴油價格補貼,自治區財政安排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達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3%,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4.2個百分點,其中對農民的直接補貼達10億元,比上年增長32%,基本實現“一卡通”發放,走在全國前列。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實施“581”工程,新增灌溉面積19萬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區糧食總產達到311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枸杞、馬鈴薯、清真牛羊肉、乳品、硒砂瓜、葡萄、水產品等特色優勢產業基本實現了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農村非農產業份額、勞動力非農就業份額、農民非農收入份額進一步擴大。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3%,全年輸出勞務77萬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2760元,增長10%,增幅連續3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堅持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作為重點,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啟動了新農村建設“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開展了“村企互動共建”活動,自治區為農民辦的12件實事基本落實。實施了農村公共事業“六大工程”,實現了鄉鄉通油路、通寬帶、行政村通公路、戶戶通電。新建戶用沼氣池3萬個,推廣太陽能灶1.5萬臺,解決了22.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塞上農民新居”和山區危窯危房改造工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新建"塞上農民新居"示范點81個,完成危窯危房改造8270戶。

    (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加快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我們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西部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機遇,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多方籌措資金,優化投資結構,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一批交通、水利、生態、能源、化工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項目相繼建成或進展順利,夯實了長遠發展的基礎。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5.3億元,增長15.8%。太中銀鐵路開工建設。中寧至孟家灣高速公路中寧至中衛段建成通車,固原至沿川子、銀川繞城西北段、鹽池至中寧高速公路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708公里。銀川河東機場改擴建工程抓緊進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扶貧揚黃灌溉一期骨干工程全部建成,桃山引水和東山坡引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開工建設太陽山供水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加快實施。中部干旱帶旱作節水示范區和大六盤生態經濟圈建設全面啟動。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進度加快,煤炭、電力和煤化工項目進展順利。寧東供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馬蓮臺電廠2號機組、靈州矸石電廠2號機組并網發電,寧東至蘭州東750KV交流輸電、靈武電廠一期工程順利推進,羊場灣煤礦投產,棗泉、梅花井等煤礦和煤制甲醇、煤基二甲醚項目加緊建設。全區新增煤炭生產能力500萬噸,新增電力裝機150萬千瓦,石嘴山電廠技改1號、2號機組并網發電,英力特2×15萬熱電聯產機組投入運行。長山頭、紅寺堡風電廠和第3套大化肥項目開工建設,中冶美利紙業林紙一體化進展順利。自治區50大慶重點項目“四館兩中心”主體結構封頂。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熱、供氣、垃圾和污水處理、園林綠化等公用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旅游業快速增長,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中介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區城市化率達43%。

    (四)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我們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各項工作,著力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舉措。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17戶企業完成了改制和新公司設立,寧煤集團和神華集團、美利紙業和中冶科工、商業集團和中國鹽業總公司、奔牛公司和天地科技集團實現了強強聯合。10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9戶企業政策性破產獲得國家批準。94所企業學校全部移交屬地管理。健全完善了區管企業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了企業任期經營業績考核,開展了區管企業清產核資及下屬公司清理整合工作,提高了國有資產運行質量。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鄉鎮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工作基本完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推行“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對鄉鎮債務進行了全面審計。解決了國有糧食企業“老人、老糧、老賬”問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經驗在全國推廣。全區縣以上黨政群機關編制實名制管理和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清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金融改革步伐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銀川市商業銀行與區內外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進展順利,對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得到加強。我區與國家開發銀行以及國有商業銀行金融合作進一步深化,交通銀行籌備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保險業改革穩步推進,服務功能顯著增強。財政、投資、價格改革取得新進展。全面啟動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緩解了縣鄉財政困難。項目核準制和備案制全面實施,啟動了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試點。成品油綜合配套改革平穩運行。誠信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好轉。認真落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出生產快速增長、效益穩步提高、就業顯著增加的良好態勢。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大幅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8%,其中,出口9.4億美元,增長37.2%。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改善,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和羊絨制品出口增幅較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勢頭良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進一步擴大。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自治區航空口岸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成功舉辦了“2006寧夏(香港)經貿文化旅游活動周”、“首屆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首屆中國寧夏國際羊絨貿易博覽會”等大型招商活動。加強了與大集團的戰略合作及閩寧、魯寧和兄弟省市區的經濟技術合作交流。優化招商環境,創新招商方式,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07億元。

    (五)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創新型寧夏建設全面啟動。科技投入顯著增長,自治區財政安排科技支出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實施了15個重大科技專項和技術創新引導、創新基地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3大工程,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全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增加到16家,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30家,科技中介機構200多家。專利申請量671件。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和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寧夏模式”得到國家肯定。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由我區科技人員主持和參與的3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研究項目獲得成功,標志著我區真空熱壓鈹材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啟動了自治區信息中心平臺建設,整合信息資源,信息化推進開端良好。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區以縣為單位提前一年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全區98萬中小學生全部接受免費義務教育,其中54萬貧困家庭學生全部免費得到教科書和教輔資料,6.9萬中小學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費補助。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提前一年覆蓋所有農村中小學,農村辦學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施第二輪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擴大了農村中心小學和優質中學規模。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民族教育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明顯加大,辦學質量和層次穩步提高。

    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標志,開始向基本實現城鄉平等的醫療服務體系方向邁進。在11個縣、市(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農村貧困戶醫療救助和大病救助機制。新建、改擴建2028個村衛生室、84個鄉鎮衛生院和一批縣級醫療機構,建成了104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鄉鎮衛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創新藥品招標采購機制,率先在全國實現了以省為單位的藥品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減輕了群眾醫藥負擔。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救治、應急指揮體系不斷完善。人口工作得到加強。全面推行了“少生快富”工程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10.69‰。

    文化事業繁榮進步。實施文化精品戰略,創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文化產品。深入開展“三下鄉”、“四進社區”等活動,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開始啟動,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立。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覆蓋率和入戶率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了第12屆全區體育運動會,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人事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績。新聞出版、外事僑務、防震減災、氣象測繪、統計審計、檔案方志、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等工作和事業健康發展。

    (六)和諧社會穩步推進,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下崗再就業7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提高了城市低保、五保供養、優撫對象撫恤標準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標準,基本完成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任務,基本解決了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醫療保險問題。啟動了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險擴面工作。擴大農村低保范圍,提高了救助標準,初步建立了覆蓋城鄉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體系。去年全區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資金11.3億元,比上年增長59.2%。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收入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7元,增長13.4%。啟動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規范津補貼標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格局正在形成,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山區扶貧開發力度加大,減少絕對貧困人口2.5萬人,首批203個整村推進村實現了穩定解決溫飽的目標。中部干旱帶人飲解困力度加大,解決了1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區新開工經濟適用房82萬平方米。實施了煤礦沉陷區居民搬遷、資源枯竭礦區居民遷居和農墾職工安居工程。基本完成了2003年前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清欠任務,建立了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依法查處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違法案件。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深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保障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各級政府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其決議、決定。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接受其民主監督。辦理全國和自治區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668件,辦復率100%。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全年提請自治區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8件,發布政府規章9件。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完善,行政監督機制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認真實施《公務員法》,公務員登記工作基本完成。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開展,社區建設和村民自治穩步推進。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啟動“五五”普法工作。扎實開展“平安寧夏”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和黑惡勢力。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信訪接待工作。廉政建設不斷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專項活動取得積極成效。

    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在全區開展了“知榮辱、樹新風、謀發展、促和諧”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機關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凝聚軍地力量,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扎實有效。大力普及科學知識。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各位代表!

    總結近幾年的實踐,結合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認識。一是必須堅持把又好又快作為發展的鮮明主題。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當前我區社會最大的矛盾,仍然是經濟發展水平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發展始終是全區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加快發展,不僅要提高增長速度,更要注重質量和效益;不僅要抓住重點謀求跨越式發展,更要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在推進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上狠下工夫,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二是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的永恒動力。改革創新是加快發展的靈魂,是支撐奮起的筋骨。寧夏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鼓勵創新精神,尊重創新實踐,倡導創新文化,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改革破解發展中的難題,以創新激發全社會的活力,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濃厚氛圍。三是必須堅持把統籌協調作為發展的重大任務。城市與農村、川區與山區、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是我區的最大區情。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在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同時更加注重新農村建設,在加快川區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扶貧開發,在加快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城鄉互動、山川共進、協調發展。四是必須堅持把和諧惠民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設和諧社會,要處理好發展與公平的關系。關注民生,追求公平,是共產黨人的本色。要從能夠辦得到的事情做起,抓難點、抓關鍵、抓基層,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各級財政新增財力要繼續向困難群眾傾斜、向農村傾斜、向社會事業薄弱環節傾斜。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是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各個方面和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奮斗、不懈努力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回漢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以及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寧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區建設的海內外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粗放型增長的特征沒有根本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水平、低效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融資困難,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的基礎不牢;縣域經濟缺乏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管理比較薄弱,入園的高新技術企業還不多,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很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南部山區自我發展能力較弱,中部干旱帶部分群眾生活仍比較困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還不少,政府職能轉變滯后,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改革仍處在攻堅階段;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治安、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 

(責任編輯:龍巍洋)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