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福建省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資料:福建省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02月07日 12:46   來源:福建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月24日 黃小晶)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開局良好,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全面推進 

    2006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級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以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緊緊抓住中央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和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有力推動新一輪發展。經過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目標全面實現。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7501.63億元,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15.08億元,增長38%;外貿進出口總額626.63億美元,增長15.2%,其中,出口412.65億美元,增長18.4%;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1.85億美元,增長15.3%;財政總收入1011.86億元,增長28.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41.03億元,增長2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3%;城鎮登記失業率3.93%;人口自然增長率6.25‰。

    過去的一年,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繼寫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后,再次載入六中全會《決定》和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中央決策和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賈慶林主席等中央領導視察我省,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寄予厚望,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福建發展的極大關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海峽西岸經濟區效應日益凸顯,國家有關部委從規劃布局、項目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大力支持,海外華人華僑、臺港澳同胞、國際友人、閩籍鄉親、各地閩商積極呼應,周邊地區在產業、交通、市場、口岸通關等方面與我省加強協作。全省上下主動融入、奮發有為,深入貫徹省委總體部署,認真實施“十一五”規劃綱要,落實“四個重在”的實踐要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所具有的完善全國區域發展布局、在加快東部發展中發揮福建優勢、形成服務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的東南沿海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建設服務祖國統一大業前沿平臺的重大意義進一步顯現,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趨勢持續增強。

    一年來,我們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制定并實施海峽西岸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3%,糧食總產量701.53萬噸,植樹造林211萬畝,水產品總產量602.02萬噸。落實種糧農民直補、良種和購機補貼、石油等生產資料提價綜合補貼政策。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15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銷售收入333.42億元,帶動農戶198.94萬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水利“六千”工程完成年度計劃的103%,“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建成5300公里,實施土地整理34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8萬畝,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4.12萬口,新建和改造農家店4531個。農村住房、森林火災、水稻種植、漁工責任及漁船等保險試點工作穩步開展。新農村建設示范試點工作有序推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成效明顯,科技特派員、下派村干部、專家服務團等機制不斷創新,農村“六大員”隊伍普遍建立。實行“四免一補”就業服務,全年共培訓40.7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44.6萬人。農業“五新”進一步推廣,農產品檢驗檢測網絡初步建成,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成效明顯,農村金融服務逐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

    (二)抗災救災有序有效。去年,我省連續遭受四次強臺風和四次強暴雨襲擊,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80億元,災情之重、損失之大前所未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領導十分關心,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溫家寶總理和回良玉副總理親臨福建察看災情、慰問災民,給全省人民以極大鼓舞。面對嚴重自然災害,我們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超前部署、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各級各有關部門干部到位、責任到位、落實到位,受災地區人民群眾全力以赴、奮起抗災,駐閩部隊、武警官兵沖鋒在前、英勇奮戰,社會各界積極援助、扶危濟困,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受災地區水毀設施和工農業生產及時恢復,重建家園工作扎實推開,受災重建戶春節前可如期搬進新居。抗災救災過程中,全省廣大軍民用意志和智慧、鮮血和生命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體現出“以人為本、為民負責,不畏艱險、連續奮戰,尊重科學、遵循規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顧全大局、自強不息”的偉大抗災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產業結構繼續優化。落實國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分產業梳理,按行業推進,加強工業園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業支撐作用增強,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長16.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3.6%,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增加358家;電子、機械和石化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42.6%;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產值增長25.3%,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0.1個百分點。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從156上升到161。循環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下降。建筑業實現產值1158.22億元,增長32.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80.32億元,增長12.6%。現代物流、交通運輸、信息等服務業加快發展。旅游接待總人數達7008.28萬人次,總收入810.74億元,增長18.3%。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力度加大,全年新增各項貸款1389.69億元,符合產業導向的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有所緩解。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元,產業發展與財政收入增長良性互動。

    (四)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制定并實施中長期和“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作出建設海峽西岸創新型省份決定。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實現產值1674.44億元,增長26.4%。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邁出新步伐,光催化技術、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研究中心和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建成,電子信息等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建立各具特色的生產力促進中心7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25個,福州、廈門軟件園和一批高新技術園區的載體功能進一步發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新增4個行業技術開發基地、23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實施內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276個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20.5億元。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在電子信息、新材料、醫藥和農業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學科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和技術創新團隊。“數字福建”建設取得新成效,政府、企業、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品牌戰略有效實施,新評中國馳名商標14件、中國名牌產品25個、國家免檢產品133個,總數分別達49件、76個和228個。科技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省級科技重大專項扎實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得到加強。第四屆“6·18”項目成果交易會促成3667個項目成果轉化,常年性、寬領域、多層次的項目對接持續展開。

    (五)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加大。結合我省實際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投資結構繼續優化。重點建設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工業項目占重點建設投資的比重分別提高1.6個和6.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40.6%,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8.9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高速公路新增153公里、累計達1229公里,港口吞吐能力新增1900萬噸、累計吞吐量2.3億噸,電力裝機容量新增443萬千瓦、累計達2205萬千瓦。廈門金龍客車新廠、泉州船廠修船、南平鋁業鋁型材技改、福州力恒紡織、永定和將樂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等一批工業項目竣工投產。溫福、福廈鐵路,龍長、浦南高速公路,液化天然氣總體項目,福建煉化一體化等在建項目實現階段性目標。龍廈鐵路、永武高速公路、廈門PTA二期和PX、石獅PTA等項目開工建設。廈深、向莆鐵路和一批高速公路、港口、電力等項目正在落實開工前準備工作。

    (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得到鞏固,南靖等9個縣(市、區)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林業小額貼息貸款試點工作有序推進,三明、南平區域森林資源流轉市場開始形成,明晰林權任務基本完成。林區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開。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省屬國有企業主輔分離改制步伐加快,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成效明顯。民營經濟總量壯大,制度、技術、管理創新步伐加快,發展政策得到落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省級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工作實現階段性目標。廈門港一體化管理體制全面運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扎實推進,省直一級預算單位全部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有序開展。

    (七)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面實施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創新通關模式,推進區港聯動,通關環境不斷改善。繼續落實出口退稅超基數地方負擔部分由省級財政統一承擔的規定,引導企業積極應對反傾銷和貿易壁壘。貿易結構繼續優化,民營企業出口比重提高4.3個百分點,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達44.1%和21.8%。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高,全省新批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438個、合同外資74.1億美元,分別增長49%和47.5%。開發區清理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全省84個開發區順利通過國家審核,福州、泉州和福清3個出口加工區通過國家驗收,廈門成為全國首批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廈門保稅物流園區封關運作,莆田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和加工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繼續發展。外事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成功舉辦第十屆投洽會和首屆海西論壇,海交會、商交會、旅博會、林博會、臺交會、藝博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成效明顯。

    (八)閩臺港澳僑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實施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和閩臺產業對接規劃。全年新批合同臺資19.5億美元,實際到資14.2億美元。對臺貿易額56.07億美元,增長15%。率先在澎湖舉辦福建商品展,率先實施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率先擴大臺灣農產品準入及零關稅種類和范圍,率先恢復對臺漁工合作業務。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和第八屆花博會取得豐碩成果。我省沿海與金馬澎直接往來取得突破,新辟泉州與金門航線,“兩門”、“兩馬”、“泉金”航線運送旅客達66.9萬人次,實現泉州與澎湖個案貨運直航,“兩門”郵件包裹業務正式運營,廈門成為節日客運包機直航點。福建居民赴金馬地區旅游人數穩步增長,武夷山與阿里山、大金湖與日月潭的旅游對接取得實質性進展。首屆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產生積極反響,首次入島文藝公演和圖書交易會成功舉辦,兩岸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和各界人士的交流進一步深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正式開館,閩臺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成立。閩港在金融、貿易、招商、中小企業、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合作取得新進展,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入駐福州,成功聯辦閩港物流合作交流會,新批合同港資49.4億美元。閩澳在拓展葡語系國家市場、聯合促銷旅游精品線路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化。僑務工作繼續加強,開展重點僑情調查,維護海外僑胞、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積極引進僑資僑智,僑力資源優勢進一步發揮。

(責任編輯:龍巍洋)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