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安徽省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資料:安徽省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01月30日 12:41   來源:新華網   
(點擊查閱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月23日 王金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發展開局良好

    剛剛過去的2006年,全省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圓滿完成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的主要目標任務。

    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達61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財政收入突破800億元,達816.2億元,增長24.3%,其中地方收入427.7億元,增長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達3544.7億元,增長4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00億元,達2029.4億元,增長15%;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達122.5億美元,增長3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1元,增長15.4%,為10年來最高增幅;農民人均純收入2969元,增長12.4%,增幅居全國前列;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漲幅回落0.2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4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5%。全省經濟呈現出速度較快、效益較好、物價較低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

    一年來,主要做了六個方面工作:

    第一,積極貫徹宏觀調控政策,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向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在貫徹宏觀調控政策中更好發展,在搶抓中部崛起機遇中更快發展。實施工業強省戰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62.7億元,增長20.3%;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0.7,創歷年最好水平;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10戶,繼馬鋼之后,銅陵有色又邁上300億元臺階。推進企業改革,江汽、機場集團等省屬企業產權多元化步伐加快,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提前完成,不良金融資產打包處置工作全面啟動。出臺全民創業政策措施,開展創業輔導和技能培訓,加強創業載體和平臺建設,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2萬戶。著力自主創新,節能環保汽車、生物質能源、生物醫藥、語音技術等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進展順利,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新增中國名牌產品10個、國家免檢產品36個,19個循環經濟試點項目全面實施。認真開展開發區設立審核和新開工項目清理,嚴格土地審批和環境評價,整頓規范礦業開發秩序,淘汰了一批落后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城鄉市場持續升溫,旅游、金融、現代流通等服務業發展迅速。中心城市和縣域經濟發展加快,13個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超過20%,9個市財政收入增長超過25%,財政收入超2億元的縣達35個,縣域對全省財政的貢獻率超過30%,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持續改善。

    第二,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再上臺階。制定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開展縣鄉領導干部集中培訓,實施“千村百鎮示范工程”,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加強糧食生產,實施小麥高產攻關和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克服秋旱、病蟲害等災害影響,糧食總產2860.7萬噸,增產255.4萬噸,創歷史新高;優質化率達56%,提高10個百分點。實施畜牧和漁業富民行動,規模化養殖比重達30%,提高5個百分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120家,新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6個,成立全國首家省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開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建立省級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25個、農家店7000個,合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掛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新建、改建水泥瀝青路1.8萬公里,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70萬平方米,建設農村重點薄弱學校500所,基本完成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230個,改造鄉鎮衛生院318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擴大到30個,全面完成村村通電話、戶戶通電工程,新增沼氣用戶7萬戶,解決5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一卡式發放各類補貼40億元,農民人均受益77元。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18個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基本完成。

    第三,深入實施東向發展戰略,對外開放取得新的突破。擴大與長三角地區合作,實現海關跨區域通關,加入質量技術監督合作互認體系和郵政快運網,開展產業與園區對接,新建高速公路東向出口3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舉辦徽商大會(香港)、合肥高新技術項目一資本對接會、首屆中東部旅游交易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4.9億美元,增長47%,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3.9億美元,增長102.4%,引進省外資金1265.5億元,增長57.9%。轉交外貿增長方式,重點培育40個國家和省級出口品牌,蕪湖國家級汽車和零部件出口基地、蚌埠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掛牌,進出口額超億美元企業達18戶,企業“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省政府英文網站開通,合肥航空口岸對外籍飛機開放,國際友城關系發展到59對,對外交往日益擴大。

    第四,著力提升“861”行動計劃,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優化投資結構,加強薄弱環節,推進重點產業基地和基礎工程建設,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取得突破。奇瑞轎車三廠、豐原18萬噸乙二醇、500千伏東通道輸變電工程等190個項目開工建設,江汽運動型多功能車、安慶石化“油改煤”、銅陵有色高精度銅板帶等158個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煤炭產能1220萬噸、電力裝機容量375萬千瓦。銅陵-宣城高速公路、蕪申運河、朱家橋集裝箱碼頭等項目開工建設,京滬鐵路安徽段電氣化改造全面完成,亳州-阜陽、安慶-池州等4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245.9公里、港口吞吐量3000萬噸。淮河治理全面推進,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勝利建成,淮河下游重點地區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

    第五,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和民生問題,省級用于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經費支出214億元,社會保障支出141億元,分別增長29.3%和21%。合肥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列入國家“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我省建成,強磁場裝置、脈沖功率激光技術實驗室等國家創新載體相繼落戶。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兩免一補”順利實施,134.7萬學生受益,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增長17.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9%。96個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項目基本完成,新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00個。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申辦成功,我省體育健兒在亞運會上奪得5枚金牌。黃梅戲、花鼓燈等19個項目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檔案、地方志、文物、參事文史工作得到加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取得新成果。推進生態示范區建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淮河水質總體有所好轉,城市污水處理率達56%,提高4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6.3‰,性別比偏高勢頭得到有效控制。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加180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差83元。減少貧困人口42萬人,災后重建全面完成。扎實推進平安安徽建設,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防震減災工作,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信訪總量大幅下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

    第六,扎實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管理創新為重點,集中開展省直機關效能建設活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合并省級審批項目517項,取消省級收費項目61項,降低收費標準32項,減少企業和社會負擔32.2億元。強化省政務服務中心功能,655項行政審批項目進中心辦理,現場辦結率提高到45%。推行首問負責制、辦文辦事限時制和責任追究制,健全社會投訴受理機制,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全面推行城市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加強預算管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進展順利。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辦理人大議案13件、代表建議652件、政協委員提案639件。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大對商業賄賂和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專項治理力度,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紀案件。效能建設的開展,增進了“兩情”,改進了“兩風”,營造了凝心聚力、加快崛起的濃厚氛圍。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新的起點上邁出新的步伐,取得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這表明,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在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增強,結合安徽實際創造性工作的實踐在深入。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駐皖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安徽現代化建設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創業的境內外投資者、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不夠穩固,傳統行業盈利能力減弱與新興產業發展滯后并存,資源性產業比重偏大與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并存,產業技術含量不高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并存,骨干企業數量不多與中小企業發展不足并存,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任務相當艱巨,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仍然不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投入不足,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抗御災害和社會應急管理能力較弱,城鄉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偏低,就業、上學、看病、住房等問題仍很突出,安全生產、市場秩序、污染排放、征地拆遷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時有發生,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一些部門重審批輕服務、重部署輕落實的問題,部分基層站所作風不正、吃拿卡要的問題,少數公務員特別是有的領導干部素質不高、為政不廉的問題,都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和發展環境,管理創新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對此,我們將認真對待,切實解決。

(責任編輯:龍巍洋)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