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8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1月24日 韓正)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報告本屆政府過去五年的工作,對今后五年及2008年的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對上海工作提出的要求,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勝利實現“十五”計劃,順利推進“十一五”規劃,全面完成了本屆政府工作目標和任務。
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決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了速度與結構、效益相協調。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6%,2007年預計達到1.2萬億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財政收入五年累計完成7155.9億元,年均增長23.9%。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專業服務、旅游會展、商貿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200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達到6208.9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1.7%;先進制造業持續發展,重大產業基地建設不斷推進,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精品鋼材、成套設備和生物醫藥等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投資、消費、出口保持均衡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投資結構趨于優化,外貿出口2007年完成1439.3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5倍。切實加強“三農”工作,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不斷加大節能減排的推進力度,預計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7%,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改革開放扎實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有序展開,一批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進展,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深入推進,本地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著力改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從2002年的35.5%上升到2007年的45%左右。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功能得到拓展,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著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和市場中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行業協會在規范中不斷發展。積極應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新變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年均增長10.5%,五年累計342.7億美元,總部經濟加快發展,“走出去”戰略持續推進。口岸功能顯著增強,2007年上海口岸進出口總額完成5209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2.7倍。對口支援工作扎實推進,服務全國水平明顯提高,在區域經貿合作活動中上海與全國各地五年累計達成各類合作項目2232個、簽約金額3774.4億元。地方外事工作繼續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城市建設和管理取得新進展。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洋山深水港區開港運營,洋山保稅港區封關運作,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2007年達到2615.2萬標準箱,躍居世界第二。上海航空樞紐建設加快推進,2007年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5156.6萬人次、290.1萬噸,比五年前增長1.1倍、1.7倍。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建設全面推進,運營線路總長從2002年的63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234公里。市域高速公路網框架基本形成。鐵路上海南站和一批黃浦江越江通道等重要交通設施相繼建成。中心城區快速路網系統加快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功能明顯增強,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完成第二輪并實施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市區綠化覆蓋率從2002年的30%提高到2007年的37.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城市總體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規劃管理和土地管理繼續加強,市政公用事業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發展,城市網格化管理在中心城區基本實現全覆蓋。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加快推進。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年分別達到23623元和10222元,是五年前的1.8倍和1.6倍,擁有財產性收入的家庭明顯增多。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物質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切實加強創業扶持、就業援助和就業培訓,2007年末全市從業人員比2002年末增加110多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預計下降到4.4%以內,一大批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全面推進“城保”、“鎮保”、“農保”、“綜保”等基本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逐年提高,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起步做實。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醫療保障制度全覆蓋。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大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財政扶持力度,農民養老和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鎮保”和“綜保”不斷推進,參保人數分別為138.6萬人和333.6萬人。出臺了一批基本保障政策措施,解決了城鎮高齡無保障老人、職工遺屬、城鎮重殘人員、大學生、中小學生和嬰幼兒等特殊群體的相關保障問題。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等標準,城鄉低保制度和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救助幫困政策不斷完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得到改善。積極推進成片二級舊里及危棚簡屋改造,一批居住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得到解決。擴大廉租住房制度覆蓋面,廉租住房受益家庭五年累計新增2.67萬戶。加快發展養老服務,老齡工作進一步加強。
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取得新進步。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全面落實科教興市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制定實施《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6%,五年共有210項重大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全市實行了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全市特別是郊區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繼續擴大,高等教育在基本完成高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得到加強,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1年。加快衛生改革發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健康城市建設不斷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市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市民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6歲。全市人民守望相助,取得了抗擊非典疫情的重大勝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人才工作得到加強,人才集聚效應顯現。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推進,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婦女兒童事業、慈善事業、殘疾人事業、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僑務工作扎實推進。
社會管理全面加強。以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社區建設,社會管理的基礎得到夯實。積極探索特大型城市人口調控與管理模式,來滬從業人員服務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加強信訪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安全生產處于受控狀態。全市應急聯動體系基本建成,城市危機預警和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平安建設扎實有效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圖書檔案史志等事業健康發展,建成一大批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設施,成功舉辦了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動、旅游節慶和體育賽事,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扎實開展新一輪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國防教育,深入推進志愿者活動,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高。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成功舉辦,展示了全市人民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熱心奉獻的良好精神風貌,上海城市精神得到大力弘揚。
世博會籌辦各項工作有力有序展開。世博園區居民搬遷工作順利完成,1.8萬多戶家庭得到妥善安置,企業搬遷有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主要場館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演繹總體方案和主要場館展示方案等基本完成。參展事務取得重大進展,確認參展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數目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國內參展和巡展工作全面展開,宣傳推介、市場開發、運營準備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穩妥推進交通、水務、環衛、衛生、市政、民防等部門的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改革,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加強。全面完成市與區縣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調動了區縣發展積極性。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斷健全綜合執法體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政府工作規則、規定和規范,行政透明度得到提高。大力推進作風建設,切實加大廉政工作力度,公務員隊伍素質和能力不斷增強。
總體來說,過去的五年,是上海“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社會全面進步的五年,是解決民生問題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這一切,歸功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于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離不開海內外所有關心上海發展的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這一切,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拼搏奉獻的結果。勤勞智慧的上海人民,用激情和汗水,譜寫了不畏艱難、開拓進取的奮斗篇章,譜寫了同心同德、和衷共濟的團結篇章。在此,請允許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全體人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三軍、武警部隊,向關心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工作中還有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自主創新動力機制亟待完善,能源資源和環境的約束日益凸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一些體制機制瓶頸和難題還未有效解決,國有經濟活力需要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充分;文化創新活力有待加強,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還需大力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仍需健全,城鄉統籌力度急需加大;就業、人口管理的壓力仍然較大,適應人口老齡化的措施還不夠,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城市管理中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頑癥,社會管理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有些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相對滯后,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要加強;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管理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知識和能力有待加強;有些政府工作落實不夠,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政府工作人員脫離群眾、鋪張浪費、失職瀆職,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特別是陳良宇嚴重違紀問題和社保資金案影響極其惡劣、危害極其巨大、教訓極其深刻,對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害,對上海的改革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暴露出我們在制度上有缺失、管理上有漏洞、監督上有缺位。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五年的不懈努力,創造了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五年的生動實踐,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訓,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今后工作具有重要啟示。我們的工作體會主要是:
———必須堅持把握國際大都市發展規律,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充分發揮中心城市集聚、輻射、服務、帶動作用,積極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新路。
———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上海實際出發,與發展階段、發展水平相適應,積極主動、竭盡全力創造條件,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大張旗鼓地鼓勵和保護改革精神,堅持不懈地支持和促進各類創新,強化創新驅動,突破體制瓶頸,破解發展難題,為城市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必須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在服務全國中實現與兄弟省區市聯動發展、共同繁榮,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必須堅持加強統籌協調,妥善處理經濟與社會發展、城市與農村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一系列重大關系,促進各方面發展更加均衡、更加協調。
———必須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轉變職能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公開透明為基礎,以基層基礎為支撐,以作風建設為保證,著力推動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深化。
以上這些體會歸結到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始終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政府工作的主線,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使各項工作貫徹中央精神、符合上海實際、體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群眾的檢驗、歷史的檢驗。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與目標
今后五年,是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時期。黨的十七大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作出了科學判斷,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我們必須以更加寬廣的國際視野,更加敏銳的戰略思維,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總體部署中來思考和謀劃。
今后五年,上海面臨總體有利的發展環境。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正處于關鍵時期。面向未來,上海有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堅實基礎,還有舉辦世博會、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等重大機遇。同時,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快速發展帶來的市場風險、解決利益分配問題的復雜性、發展轉型的困難等要有充分估計,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牢牢抓住新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在更高起點上勇攀新高峰。
今后五年,上海處于新一輪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上海正加快向以“四個中心”為主要功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跨越,必須大力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上海正加快向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必須把增強創新能力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真正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自主創新之路。上海正加快向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必須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建立與國際規范相銜接的經濟運行方式。上海正加快向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步,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社會建設,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今后五年,上海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按照中央的要求,上海要在科學發展道路上走在前列,為全國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貢獻;要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為我國贏得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新貢獻;要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服務作用,為積極參與東中西良性互動、共同發展作出新貢獻。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銳意進取,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促進社會和諧,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努力開創“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新局面。
根據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提出的奮斗目標,建議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上,今后五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四個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并朝著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更大進展,金融市場化與國際化程度明顯提高,資本市場規模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位居前列,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金融中心之一。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航運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保持世界最前列,基本確立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全國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和進出口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的大力推動下,以新型產業體系為支撐的國際經濟中心建設取得重要成果,城市輻射功能全面增強,服務能力全面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全面提升。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全市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1.1萬億元,中心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中心城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80%;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全面提升,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作用。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知識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3%,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上升。
———民生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持續提高。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更多家庭擁有財產性收入。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創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左右。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類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覆蓋中低收入居住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享受廉租住房制度的家庭數新增10萬戶左右,新建經濟適用住房約2000萬平方米、30萬套。公共交通更加經濟、便捷、舒適、安全,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有力,社會安定有序。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要素集聚、事業繁榮、產業發達、創新活躍的文化大都市建設取得進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各級各類教育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政府財政性教育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010年達到并繼續保持4%,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5年以上。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市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初步形成。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在“十一五”期間下降20%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建設用地產出率提高40%以上。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進一步加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逐步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責任編輯:龍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