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8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1月8日 韓長賦)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吉林省第十屆人民政府,向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邁出重大步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省十屆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正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謀劃、啟動、實施階段。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上爭下促,外引內培,全面增強發展的活力、動力和能力,全省經濟加快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地區生產總值躍上新的臺階,由2002年的2349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預計5000億元,翻了一番以上。地方級財政收入由131億元增加到320.5億元,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由244.9億元增加到649.3億元,分別增長1.4倍和1.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1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分別比2002年增加4740元和1640元以上。我們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五年來,我們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全省經濟社會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落實免征農業稅試點和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加大優質商品糧基地建設力度,農業連續五年獲得豐收,糧食生產能力達到2500萬噸新的階段水平。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試點扎實推進。二是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開展工業提速增效和“工業項目年”活動,加快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加強生產運行組織協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由全國后位進入前列,總產值超過6000億元,實現凈利潤創歷史最好水平。支柱優勢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三是實施投資拉動成效顯著。五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萬億元,是前五年的3.6倍。開工建設和竣工投產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工業大項目。招商引資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舉辦三屆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五年實際利用外資超過60億美元,引進內資大幅度增長。各級各類開發區加快發展,圖們江地區開發開放取得新的成績。四是國有企業改革實現重大突破。集中實施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企改革攻堅,90%以上國有工業企業完成改制,國有資產比重和布局更趨合理,實現保值增值,企業發展活力和國有資本控制力明顯增強。全面推進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農村綜合改革和金融、投資體制以及長白山管理體制改革。五是縣域經濟發展邁出實質步伐。全面擴權強縣,省里60%行政審批權限下放縣(市),實行省管縣的財政體制等,調動了縣(市)發展積極性。縣域經濟主要指標增速趕上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六是解決民生問題取得較大進展。五年新增城鎮就業20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逐年下降。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教育和衛生保障水平明顯提高。連續三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130萬城鎮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居民消費持續擴大。城鄉面貌和人們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經過奮力拼搏,我們已經走出老工業基地最艱難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
在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取得超級稻、大豆雜交種、混合動力汽車、激光彩色電視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圓滿承辦第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成功舉辦第六屆亞冬會。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績。城鄉衛生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口增長控制在計劃目標以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不斷推進。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五年提請省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39部,發布政府規章36部。“四五”普法順利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啟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深入發展。國防建設取得新成績。整治經濟發展軟環境取得階段性成果。政務公開不斷推進,省、市、縣(市)普遍建立政務大廳。實施了省直部門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得到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穩定。認真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平安吉林”創建活動扎實推進,人民群眾安全感增強。公務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取得新的成果。
剛剛過去的2007年,我們圍繞推動發展、關注民生、創新體制、維護穩定、依法行政,重點抓了六項發展任務和八件民生實事。全省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質量效益大幅度提高。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以上,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30.7%。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抗旱救災,農業在大災之年仍然獲得較好收成,糧食總產量達到2500萬噸以上。畜牧業加快發展,生豬出欄創歷史最好水平。勞務輸出350萬人次,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實施西部土地開發整理、引嫩入白、全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等項目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工業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提高。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比上年加快4.5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新增全國名牌產品16個,馳名商標5件。下大力氣推進節能減排,預計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72%,主要污染物按計劃減排。集中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200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大項目364個。一汽6萬輛森雅轎車、錦湖輪胎一期、通鋼130萬噸超薄帶鋼等項目建成投產,華能九臺電廠一期、營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長春至吉林城際高速鐵路等項目啟動實施,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設。民營經濟和服務業發展邁出新步伐。加大政策扶持,擴大信用擔保,加強人才服務,預計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0%。制定出臺服務業跨越發展規劃,預計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7.5%。改革開放繼續深化。改制企業實現新的發展,省屬國有控股企業當年全部盈利。吉林鐵合金與中鋼集團、長山化肥與中化集團實現重組,當年扭轉虧損局面。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試點扎實推進。啟動了村鎮銀行、農業保險和化解鄉村債務試點。重組成立吉林銀行。東北證券、吉林紫鑫藥業成功上市。吉林省投資集團開始運營。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7.6%,引進內資增長60%。預計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01.5億美元,實現了突破百億美元大關的目標。
省政府年初承諾的八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鎮就業47萬人,完成政府三年出資購買10萬個公益性崗位任務,現有“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動態就業。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提高,實現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到所有縣(市)和城區所轄鄉鎮居民,400萬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城市棚戶區改造三年計劃任務兩年完成,累計改造棚戶區2600萬平方米。1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32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增加了學校公用經費,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45萬平方米。長春科技文化中心綜合館開工建設,完成農村2000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城市60萬戶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解決了15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吉林農民從此告別了飲用高氟高砷水的歷史。
各位代表!
過去的五年,是全省上下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五年,是解放思想、攻堅破難的五年,是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五年,是我省歷史上發展速度快、效益好、人民得到實惠較多的時期。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凝聚著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干部和老同志,解放軍駐吉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司法干警,中直各單位,以及所有社會主義勞動者和社會主義建設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對省人大、省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以及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給予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吉林發展振興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面臨新的挑戰。經濟總量小、欠發達仍然是基本省情。我省產業層次低,創新能力不強,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依然沉重,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金融支撐不足,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滯后,經濟的外向度低,制約又好又快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完全破解。當前市場物價上漲幅度較大,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很重。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要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使政府工作更加適應形勢發展的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未來五年,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關鍵階段,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牢牢把握振興任務,咬定發展不放松,瞄準目標不動搖,凝聚人心,激發干勁,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繼續奮勇前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省九次黨代會部署,在更高起點上實施科教興省、開放帶動、縣域突破、人才興業戰略,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強基礎、調結構、增效益、重民生,加快推進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建設經濟發達、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生態優良的美好吉林。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達到1萬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同步增長,經濟總量在全國位次前移,人均水平進入全國前列;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0∶47∶43,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果;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快,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和能源資源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逐步健全,多種所有制經濟實現共同發展,經濟發展外向度顯著提高;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就業水平普遍提高,家庭財產普遍增加,社會保障普遍加強,消費率穩步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全國上游水平,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實現以上目標,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緊緊追趕時代前進潮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敢于突破創新,善于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永不停滯;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立足加快發展,堅持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發展,突出工業化、城市化主題,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增強活力,做到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發展振興上來,萬眾一心,共同創造吉林老工業基地新輝煌!
今后五年的重點任務是:
(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新型產業基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提高整體經濟實力和素質為主攻方向,堅持自主創新,推進節能減排,提升發展模式,轉變發展方式,初步建成現代農業基地和新型工業基地。以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為首要任務,不斷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堅持城鄉統籌,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產業化、機械化、信息化、標準化,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產業、精品畜牧業、高效特產業和綠色食品產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全面推進增產百億斤糧食能力建設,大幅度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哈達山水利樞紐等一批重大水利設施、西部土地開發整理、全程農業機械化、新品種培育推廣等工程,明顯改善西部地區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使我省糧食生產能力提高到3000萬噸新的階段水平。嚴格保護耕地,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勞務經濟,大規模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積極發展林業經濟,推進林業資源大省向林業經濟強省跨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由試點向面上鋪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汽車、化工、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光電子、生物制藥等產業基地,形成具有較高發展水平、較強市場競爭力和較大輻射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使我省具有比較優勢的行走機械制造業、石油化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在全國保持產業領先地位。
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推進產學研結合,實施電動汽車關鍵技術、新型發光顯示材料等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建設科技創新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技成果交易市場,發展風險投資。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運用和管理。大力培育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和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積極發展有優勢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光電子、新材料、現代中藥及生物制藥科技產業基地,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率和高新技術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此,我們必須大力倡導科技創新,使一切創新理念得到尊重,創新舉措得到鼓勵,創新才能得到發揮,創新成果得到肯定。
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實施一批節約能源、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和生態建設重大工程。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開發清潔能源。加強松花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落實讓松花江休養生息的各項政策措施,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節約水資源,搞好水源地保護。大中城市全部實現污水統一收集和集中處理。加強氣候變化應對和防災減災工作。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荒漠化治理和城鄉綠化美化等工程,推進生態省建設。
(二)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全面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所有制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打牢發展基礎,積聚發展能量,增強發展能力。要以增量投入帶動存量調整,全力推進優化結構、增強持續發展能力的五大板塊300個重大項目建設。把投資重點放在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上,實施千萬噸油氣產能、新增千萬千瓦發電裝機和千公里高速公路、千公里鐵路改擴建和“一主四輔”機場建設等項目,使我省基礎設施的支撐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實施200萬輛汽車、百萬噸乙烯、百萬噸化工醇、千萬噸鋼、千萬噸玉米深加工等項目,做強做大支柱優勢特色產業。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展示吉林形象的高質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名牌產品。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聯合重組,培育一批在國內國際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
降低門檻,放寬準入,加大扶持,完善服務,積極發展中小企業,推動民營經濟騰飛和服務業跨越發展。民營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高于生產總值增速,使民營經濟和服務業成為全省發展新的增長極和重要支撐點。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把長白山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加強旅游設施建設和旅游產品開發,把旅游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繼續擴權強縣,建設好縣(市)工業集中區,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推進特色城鎮化進程。實施城鎮體系規劃和中部城市群規劃。加強村鎮規劃管理。搞好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
(三)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發展振興,必須始終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要更加注重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加快建立有利于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大力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政策、法律和社會環境。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抓好分離辦社會職能和政策性破產工作。扎實推進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試點,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國有農場改革,積極化解鄉村債務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實施財稅、價格、投資體制改革,發展產權、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要素市場。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積極引進域外金融機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打造綜合投融資平臺,加快培育資本市場。強化金融監管,打擊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風險。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誠信吉林。
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舉,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以大開放帶動大發展。重點抓好招商引資,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強與國際國內知名大企業的合作,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梯度轉移。繼續辦好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堅持擴大總量與優化結構并重,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建設汽車零部件、軌道客車、醫藥等出口基地。推動開發區向現代化、多功能、高集聚產業園區發展。加強對外通道建設。加快圖們江地區開發開放。建設“長吉圖”開放帶動先導區,打造東北亞區域開放平臺和全省發展引擎。
(四)協調發展各項事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使我省國民教育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適用技能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搞好素質教育。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加強學齡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貧困學生資助制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整體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扶持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圖書館、文化館、青少年宮以及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建成長春科技文化中心。大力發展新聞出版、影視劇創作、歌舞、動漫等優勢文化產業,培育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樹立吉林文化的新形象。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設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和醫療救助制度,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發展體育事業。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發展婦女、兒童、老齡事業,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積極主動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和僑務工作。抓好氣象、地震、人防、史志等工作。
(五)不斷改善群眾生活,共建共享和諧吉林。努力增加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提高群眾上學、醫療、住房等保障水平。全省新增財力70%用于改善民生。統籌城鄉就業,加強政策扶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困難群眾就業援助機制,解決城鎮和失地農民“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實施進城務工人員、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鎮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蓋。從今年起,再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建立以廉租房為主體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完成農村泥草房和煤礦棚戶區改造任務,適時啟動林區棚戶區改造,基本解決城鄉居民住房困難問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建立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繼續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支持少數民族、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建立軍地協調機制,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六)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切實完善社會管理。全面貫徹依法治省基本方略,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加強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搞好基層政權和基層民主制度建設。推進城鎮和農村社區建設。加強信訪工作,暢通信訪渠道,解決突出問題。落實安全生產政府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安全設施,提高監控能力,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應急管理,完善應急機制,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事件。深入開展“平安吉林”創建活動,進一步健全社會防控體系,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加強國防建設,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各種分裂滲透活動,軍警民合力治邊,維護國家安全。
(責任編輯:龍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