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1月20日 王憲魁)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代表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五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大力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圓滿完成了“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201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3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73.3億元,如期實現“雙一”目標,分別比上年增長12.6%和21.2%,比“十五”期末增長75.6%和1.7倍。糧食總產突破1000億斤大關,成為全國第二個超千億斤省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10.7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67.5%和92.8%。
——過去五年,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積極落實中央一攬子計劃,出臺一系列應對危機保增長的政策措施,積極擴大內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2.1萬億元,年均增長31.5%,比“十五”增長2.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1.5萬億元,年均增長17.7%,比“十五”增長1倍。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步伐加快,機械化程度保持全國第一;綠色、有機食品經濟總量列全國之首;2010年,畜牧業產值達到965.8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42.4%。工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003.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近4000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95%和2倍。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832.6億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1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55億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長1.7倍。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13億美元,比“十五”增長1倍。這五年是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五年。
——過去五年,我們著力加強基礎建設,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十一五”建成高速公路1095公里,一二級公路3115公里,總里程分別比“十五”增長1.2倍和21%;建成農村公路92365公里,鄉鎮和建制村通暢率分別達到100%和99.3%。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成效顯著,2008年以來,建成高速公路1009公里,是過去20年的總和。新開工建設鐵路總里程752.4公里。建成支線機場4個,機場總數達到9個。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建成運營。重點實施了400多個大中型水利項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20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870萬畝,分別比“十五”增長2.8倍和2.1倍。大力創建“三優”文明城市,積極實施“百鎮”建設試點,深入開展場縣共建,城鎮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共完成兩批2092個試點村(場)建設任務,建成示范村300個。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年造林綠化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2%,比“十五”期末提高1.6個百分點。《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116個項目全部建成。節能減排指標全面完成。這五年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最大、建設成就最好的五年。
——過去五年,我們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預計增加值達到4946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1.5倍。深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企業重組步伐加快。完成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廉政勤政建設成效明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公立醫院試點改革進展順利。金融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國有銀行改制全面完成,地方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壯大,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54家。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進展順利。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成效顯著,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全面完成。這五年是各項改革加快推進、發展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的五年。
——過去五年,我們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科技應用成果轉化率達到81.9%,比“十五”提高了8.1個百分點。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215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4%。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90%,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8%,計劃生育基本項目免費服務率達到75%。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新建了一大批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和鄉村服務點,實施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成功舉辦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我省體育健兒在國際國內賽事上共獲得金牌635枚,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普及提高。援助四川劍閣縣重建任務提前一年完成,援藏、援疆工作進展順利。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五五”普法成效顯著,擁軍優屬、國防動員、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會和社會慈善事業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這五年是公共服務不斷改善、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的五年。
——過去五年,我們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省本級財政用于民生投入累計410.7億元,是“十五”的4倍。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6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99萬人,分別比“十五”增加88萬人和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各類保險覆蓋面和社保標準逐年提高。“五七工”、“家屬工”全部納入養老保險,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歷史拖欠問題基本解決。完成2384個重點村扶貧開發任務,150萬人口實現脫貧。大力實施“三棚一草”改造,完成各類棚戶區改造108.9萬戶,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84.2萬戶,新建廉租住房18萬套;累計開工建設“三供兩治”項目440項,城鄉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平安龍江建設、城鄉社區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這五年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共享發展成果最多的五年。
龍江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省委確立的“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是十分正確的。既符合中央要求,又符合龍江發展的實際,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有力,成為引領龍江科學發展的總體方略。五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化挑戰為機遇,從容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變壓力為動力,及時有效破解發展難題,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省區域發展日趨協調,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人民生活顯著提高,龍江大地呈現出了發展之勢、振興之勢和崛起之勢。更為重要的是,在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應對各種復雜形勢、戰勝各種困難的寶貴經驗,奠定了蓄勢待發、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形成了萬眾一心謀發展、和衷共濟圖振興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全省人民奮發有為的五年,也是這片黑土地上喜獲豐收的五年。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也是歷屆政府奠定堅實基礎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龍江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資源精深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少、比重不大,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高;進出口企業發展慢、規模小,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不強;社會事業和城鄉居民收入滯后于經濟發展,民生有待進一步改善等等。這些問題是我們今后努力改進的方向。只要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下大氣力解決好這些問題,推動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龍江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二、“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雖然復雜,不確定因素增多,但仍然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省委十屆十四次全會,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確定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總的看,我省發展趨勢向好,機遇大于挑戰。一是國家繼續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為我省打造國家級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國家可靠的商品糧基地,提供了強力支撐。二是國家鼓勵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使我省能夠在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搶占先機,爭創新的競爭優勢。三是國家支持農產品加工向產區布局,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傾斜,將有力推動我省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四是國家已批復《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啟動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建設,為我省保護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加快林區經濟轉型,提供了重大機遇。五是國家進一步擴大沿邊開放,有利于我省深化對俄經貿合作向縱深發展。只要我們緊緊扭住這些寶貴的發展機遇,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自身優勢,用好用足國家相關政策,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就能迎來一個發展潛力的釋放期。未來的五年,就一定會大有可為,就一定會加速振興與崛起!“十二五”時期,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為引領,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創新科學發展體制機制;堅定不移推進結構調整,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推進科教興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推進城鄉統籌,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生態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堅定不移推進民生改善,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立足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強化產業項目建設支撐,強化基礎設施支撐,確保實現“兩個翻番”。立足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增強整體經濟實力。把我省建成國家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重要綠色食品產業基地,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國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國家對俄合作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國家重要生態屏障。使“十二五”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時期,成為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時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時期,成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加快推進時期,成為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時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
各位代表!以進入“十二五”為標志,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龍江已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認清形勢,科學審視省情,在發展中突出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突出“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是我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成果,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已經引領全省人民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這一戰略,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一以貫之地抓下去。通過大力發展產業項目,讓每個經濟區、每一項工程都有實實在在的支撐,都能迸發出生機與活力,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增長極,推動全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是必須突出加快發展。加快發展是全省人民的熱切期盼,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緊迫任務。確定“兩個翻番”的目標,是我省當前和長遠發展的客觀需要。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在全國“第二經濟板塊”中站穩腳跟,并積蓄力量奮力追趕發達省份;只有加快發展,才能補償歷史欠賬,有效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三是必須突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我省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原字號”產業比重大、鏈條短、附加值低。我們的優勢資源一直源源不斷地輸出,而自身結構卻得不到優化。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從抓產業項目,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入手。一方面,要深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煥發國有經濟活力,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資源精深加工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活做優存量;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增量。著力構筑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四是必須突出創新發展。我省體制機制不活,科技對經濟的引領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我們必須把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促進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動力,使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創新驅動的軌道。
五是必須突出生態建設。低碳綠色發展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也是我省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大計。我省良好的自然環境,不僅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們發揮比較優勢的根本依托。加強生態建設,保護是前提,發展是首要。我們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不斷加大生態恢復和保護力度,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做到合理開發局部、保護全局,努力走出一條發展與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六是必須突出共享發展。我省是老工業基地,民生歷史欠賬較多,又地處高寒地區,與南方相比,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而生活成本相對較高,人民群眾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迫切。我們必須以富民為先,以民生為重,在發展中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著力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全力實施重點民生工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全省人民同步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嚴!
三、全面做好2011年政府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我們要突出發展抓大事,執政為民辦實事,確保“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根據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十四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力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積極擴大內需,大上產業項目,加快結構調整,推動自主創新,深化改革開放,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改善民生,確保社會穩定,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4%左右,節能減排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5%。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龍江實際出發,重點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進大項目建設,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項目建設是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強大動力,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要舉全省之力建設一批能擴大經濟總量、壯大財源的產業項目,建設一批支撐發展、關系長遠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一批改善生活、惠及百姓的民生項目。一是大力推進工業產業項目建設。沒有工業經濟的較快發展,就不可能有整個經濟的較快發展。要以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為牽動,重點推進重點產業大項目建設工程,提高產業項目所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在這方面,要以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繼續實施“雙百工程”,重點推進100項投資億元以上的傳統產業大項目建設;重點推進100項新興產業大項目建設。全省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達到500個,建成投產500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300個,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00億元,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二是大力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產業化項目建設。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要突出抓好以防汛抗旱為重點的水利工程,建設14處大型灌區工程、44個重點縣農田水利工程。發揮農業大省的優勢,加快推進重點農副產品和山特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60億元以上。三是大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現代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建設,改變運輸瓶頸制約。公路建設計劃完成總投資256億元,建設重點工程31項,新通車里程4146公里,確保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目標如期實現。著力解決鐵路運量與運能的矛盾,加快哈大鐵路客運專線、前進至撫遠鐵路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哈齊鐵路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哈爾濱西客站、大慶西站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盡快開工齊齊哈爾至漠河鐵路既有線擴能改造工程;積極爭取盡快開工佳木斯至鶴崗、佳木斯至雙鴨山鐵路等既有線擴能改造工程。積極籌備開工哈爾濱至佳木斯、哈爾濱至牡丹江鐵路客運專線等項目。力爭開工建設撫遠、加格達奇、五大連池、建三江機場以及哈爾濱機場改擴建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富錦東平港區,續建撫遠莽吉塔港區等航運工程。四是提升各類園區對項目建設的承載能力。園區是項目建設的載體,通過園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通過園區建設促進產業定位。要結合土地規劃修編,堅持集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各類園區整合,擴大重點園區建設規模。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配套能力。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以上工業園區達到10個。按照“八大經濟區”布局,根據各地區域優勢,省市聯手,打造一批工業產業園區。今年,先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再建食品、生物、化工、裝備制造、物流等五個大園區,這既強化對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支撐作用,又進一步發揮帶動作用。支持開發區加快發展,引導大項目、大企業、大資本、大產業向園區集聚,形成布局優化、要素集聚、項目配套、產業集群、特色鮮明的產業園區體系。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結構不夠優化,資源優勢不能充分利用,一直是困擾我省發展的難題。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加快發展的緊迫任務。要充分發揮我省科技、人才、產業基礎、資源等比較優勢,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促進結構優化升級。一是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做活做優存量。我省傳統產業有優勢,但需要進一步提檔升級,實現新突破。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業,推進全省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實現多層次加工增值。今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力爭達到16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化工產業,重點建設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等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830億元,增長18%。大力發展礦產產業,積極開發銅金、鉛鋅鉬、石墨、大理巖等金屬、非金屬礦產,實施重點開發、規模開發、系列開發,礦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不包括石油、天然氣)。大力發展林產品深加工產業,重點發展木材深加工業、藥材及林果等山特產品深加工業,林業總產值力爭達到940億元,增長18%。二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增量。要加快發展,必須做好新的增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新材料產業,要重點建設先進復合材料、高性能輕合金、化工新材料、光伏新材料、生命材料等特色產業集群,推進重點產品基地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要重點發展核電、燃氣輪機、風電產業集群。生物產業,要著力打造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動物疫苗、生物制造等產業集群。新型農機裝備產業,要加快大馬力動力機械、田間配套機械、聯合收割機械研發制造。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要大力推進支線飛機、直升機、發動機、鐵路高速貨車、中高檔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420億元,增長22%,盡快將其打造成引領全省經濟加快發展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加快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來抓。旅游業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全力推進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建設,加大12個重點旅游名鎮建設力度。支持30個省級和150個市縣級旅游重點項目,打造成規模、上水平、效益好的旅游精品。要更加注重旅游業“軟件”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金融業要不斷完善金融體系,在中心城市建立金融聚集區,支持駐省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擴大金融資本規模,推動地方金融機構做大做強。發展和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探索新的融資渠道。扶持壯大各類擔保公司,不斷提高擔保能力。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采取境內外上市、基金投資、股份融資等多種形式,提高市場融資能力,今年爭取一批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商貿流通業要重點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培育和打造20個國家級大型批發市場,30個省級大型批發市場。要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園區、大中型綜合性現代物流中心,培育壯大現代物流企業。信息服務業要加快物聯網建設,推進哈爾濱國際數據城等一批大項目落地,大力發展云計算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完善電子公共服務體系。服務外包業要重點建設哈爾濱、大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打造國家重要的服務外包基地。四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冰雪文化產業、影視文化產業、動漫文化產業,加快群力文化城、大慶夢幻城建設,做大做強出版發行、現代傳媒、演藝娛樂等骨干企業,培育和發展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推動文化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力爭實現增加值270億元。
(三)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我省農業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要加快松嫩、三江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推進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一是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要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加快新增1000萬畝粳稻基地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集中建設100個以上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繼續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大力實施種子工程,推進農業標準體系建設,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增強示范作用。糧食總產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二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這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雜糧、果蔬、花卉、苗木、食用菌、飼草等優質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要擴大到2000萬畝以上。實施綠色食品精品戰略,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6400萬畝以上,實物產量達到2950萬噸。繼續實施“千萬噸奶”和“五千萬頭生豬”工程,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畜牧業產值增長10%。要堅持生產與加工并重,調整種養結構與打造品牌并舉,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吃干榨凈出精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實現勞務收入380億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讓農民成為市場主體。各級政府要為農民搭建產品銷售平臺,“倒排市場價格”,搞好產銷對接服務,努力減少中間環節,把利潤空間最大限度地留給農民。三是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這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大舉措。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工程,認真總結推廣省級重點示范村經驗,創新建設模式,實施以獎代補,進一步提高建設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解決150萬以上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科學規劃農村新型能源建設,發展適合當地氣候和資源條件、便捷適用的新型能源項目。完成第五批750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人均收入達到2600元以上,實現20萬人口脫貧,逐年盡快減少貧困村、貧困戶。四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縣域經濟不發達,財力弱,就難以投資項目建設,就難以改善民生。要堅持走各具特色發展路子,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施園區共建,分頭招商,優勢互補,稅收分成,加快發展強縣產業,不斷增強縣級經濟實力。縣域財政總收入增長18%以上。通過考核獎勵工業、財政、民生、總量增幅等四個方面的“十強縣”,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五是加快小城鎮建設。尊重城鎮化發展規律,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試點工程,突出抓好“百鎮”建設,打造沿301國道小城鎮建設示范帶,打造新型民俗村鎮,加強對城關鎮和區域中心鎮建設,強化產業支撐和公共服務,提高小城鎮吸納和承載人口的能力。充分發揮墾區、森工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小城鎮合作共建范圍,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發展驅動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最重要的是靠科技支撐。要深入推進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建設,加快實施科教人才強省富省工程,切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省本級財政預算用于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支出,比上年提高15.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4800億元,增長20%以上。一是積極培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主體。整合優質科教資源,組建10個基本能夠覆蓋重點產業領域的行業研究院,組建15個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實施3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突破和掌握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優選50項高新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運作。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確定專利優勢培育企業30家,專利優勢試點企業20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力爭研發資金占GDP的比重達到1.5%。積極推進“質量龍江”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促進全省產品質量總體水平提升。二是積極推進科技園區建設。加快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建設,首批實現70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入駐,打造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把科技創新城建設成高端創新人才的聚集區,建設成高端技術研發集成的核心區,建設成高端成果孵化運用的主導區。推進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牡丹江、佳木斯兩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煤化工、硅基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生態保護與開發等四個基地建設。其中,哈大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中的高新技術產值增長30%以上。三是強化政策引導和扶持作用。落實好科技創新政策,對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給予獎勵,對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對院所科技創收部分,省財政給予全額返還,支持科技人員提取科技開發經費的10%作為勞務津貼,允許科技人員到企業兼職兼薪。
(五)繼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體制機制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煥發活力的源泉,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軟肋”,也是發展的潛力所在、活力所在,更是今后加快發展的主體力量。要大力支持全民創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強化政策扶持,實施輕費減負,降低創業門檻,新開辟建設16個省級創業基地,儲備1000個創業項目,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深入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和培育“萬名小老板”活動。營造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環境,形成全民創業的文化氛圍。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民間投資的“新36條”,實行“非禁即入”,打破行業壟斷,新上的產業項目要向民營經濟放開,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向“十大重點產業”,非公有制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要達到50%以上。加快培育中小企業成長,年內動態評價認定6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建設6個國家級,建設30個省市縣三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力爭增長18%以上。二是繼續深化國企改革。在我省的中直大企業辦社會負擔重,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難。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推進改革,通過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幫助其化解辦社會負擔,爭取用一年半時間完成向地方移交工作。地方國有企業產權單一,活力不足,要大力推進產權多元化,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盤活國有資產,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靠攏,加快產權多元、兼并重組的步伐。三是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擴大公務員聘任制試點。健全非稅收入管理機制,深化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繼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和基本藥物制度改革,抓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扎實推進城區經濟發展試點。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文化教育體制、糧食流通體制、集體林權制度、國有林場、林區體制等各項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六)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提高外向型經濟水平。我省經濟外向度不高,對經濟拉動力不強,尤其需要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發展。一是繼續深化對俄經貿合作。抓住國家重點推進沿邊開放的戰略機遇,積極謀劃綏(芬河)滿(洲里)沿邊開放帶建設,依托建設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加快推進對俄經貿結構調整。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把產品推向國內外,把增加值和就業留在省內。要壯大和引進出口加工企業,提升機電、輕工、建材等地產品出口比重。加快發展進口資源深加工業,努力建設進口能源原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提升原油、木材、礦產等進口資源落地加工比重。要加快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等境內外園區建設,繼續抓好撫遠三角洲開發建設,推進同江鐵路大橋建設,加快重點口岸提檔升級,進一步完善推進“大通關”區域合作機制,提高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聯運水平和服務水平,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構建更加便捷順暢的對俄國際貿易物流通道。辦好綏芬河中國名優商品展、中俄(佳木斯)農機產品展、中俄(東寧)機電產品展等展會。力爭對俄進出口總額實現120億美元,增長60%。二是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繼續加強與日、韓、歐美及新興經濟體的經貿合作,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對外經貿發展速度和質量,爭取趕超進位。鼓勵企業“走出去”,進一步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擴大在周邊國家的投資規模,推進能源、原材料等大項目合作,全省境外承包工程項目營業額力爭達到10億美元以上。三是抓好招商引資。圍繞我省“十大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專業園區,開展定向定點招商,加強與央企合作,擴大省際間經濟合作。深化龍江與港澳臺的交流合作,辦好第二十二屆哈洽會,辦好黑龍江(臺灣)商務周等活動。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力爭突破30億美元,增長15%以上;利用省外資金1500億元,增長25%。
(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低碳、綠色發展。生態是資源、是財富、也是最大的品牌,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要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工程,切實保護好“綠水青山”。一是抓好生態保護與修復。抓住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加強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加快林區經濟轉型。積極探索開展碳匯交易,支持大興安嶺國家級低碳經濟示范區建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碳經濟示范區。加大濕地保護力度,加快草原生態功能恢復。完成封山育林11.3萬公頃,森林撫育54.4萬公頃,造林20萬公頃,治理“三化”草原17萬公頃,新增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面積5萬公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萬公頃。二是繼續推進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全面開工建設47個新增補的松花江流域治理項目,力爭70%的項目當年建成運行。全面改善支流水環境質量,不斷提高干流斷面水質達標率。省轄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堅決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三是強化節能減排。省本級財政預算安排資金5000萬元,支持節能減排項目建設,開發和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抓好建筑節能,強化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嚴控“兩高”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耗能大的行業中,實施100個節能產業化項目和100個節能改造項目。抓好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試點。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3.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通過加強環境保護,推動我省綠色發展、綠色崛起。
(八)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既有利于全面發展,又有利于改善民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石。今年,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辦好14件實事。
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是為人生奠基的大事。(1)要鞏固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到2012年我省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比例。(2)完善和落實經濟困難家庭學生就學補助政策,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小學、中學每生每年由500元、750元,分別提高到750元、1000元。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標準每生每年由1000元提高到平均1500元,資助比例由15%提高到20%左右。將中等職業學校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免學費范圍。高校助學金標準平均每生每年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3)以“校安”工程為牽動,完成義務教育400所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4)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集中力量加強示范性職業學校和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組建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集團。(5)支持高校化解債務,省屬本科院校債務化解40%以上。籌集資金全面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
二是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家有百事,健康為要。(6)要加快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藥品監管,強化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疾病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完成101個縣級醫院、1000個村衛生所、2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擴大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范圍。(7)繼續加強建設高層次醫療科研人才隊伍,培養基層衛生人才,今年計劃培養縣、鄉、村衛生骨干人才1萬名。(8)積極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惠家工程”,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政策,關注計劃生育弱勢家庭和特殊人群,推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均等化。
三是進一步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文體事業的發展程度,是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標志。(9)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推進省博物館新館建設和市縣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工作,鄉鎮綜合文化站覆蓋面達到95%以上。(10)推進全省數字圖書館建設和鄉鎮、城鎮社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點建設。投資3000萬元,建設1500個農家書屋。(11)加快廣播電視數字化進程,推進全省廣電網絡改制整合,搞好哈爾濱“三網融合”試點。全省新增廣播電視數字用戶100萬戶,數字化率達到50%。(12)加強城鄉全民健身工程建設,興建2000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要重視建設中小學校冬季冰場,豐富青少年冰雪經歷,鍛煉意志,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普及率。不斷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加快體育強省建設。
四是積極推進城鄉社區建設。社會建設,重在基礎。(13)要實施城鄉社區基礎建設“雙百”示范工程。打造100個城市示范社區,全省城市社區達標率達到56%;打造100個農村樣板社區,農村社區建設的覆蓋面達到60%。(14)實施社區專業化社工服務“百千萬”工程。建設100個專業化社區工作服務實驗基地,選聘1000名專職社工,定向培養1萬名養老、救助、教育、助殘等方面的社區工作人員,提高服務水平。
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支持國防軍隊建設,加強國防動員、邊境管理和人防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繼續做好外事、僑務、臺務、統計、檔案、氣象、社會科學、參事文史、雙擁共建、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和慈善等各項工作,全面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通過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促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
(九)突出抓好民生大事,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的發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責任重于山。我們要認真落實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決定,順應全省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繼續實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堅持民生優先、目標不變、加大力度、逐步提高的原則,積極實行民生財政,堅決落實民生預算,傾心、傾情、傾力把民生搞上去。今年,省本級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115.6億元,比上年增長20.9%。突出抓好十個方面26件實事。
一是抓好“穩價保供”工作。(15)認真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強化調控手段,確保糧油、蔬菜等食品有效供應。按照蔬菜產業三年發展規劃,從今年開始新建蔬菜溫室大棚12萬棟,全省蔬菜面積發展到650萬畝,有效緩解我省冬季蔬菜過度依賴外地的局面。(16)嚴格落實中央和省里有關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兌現各種價格補貼。依法做好物價監管,嚴厲打擊違法漲價行為。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城鄉居民吃上放心食品。
二是解決好就業難問題。(17)努力擴大社會就業。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緊密結合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多渠道多形式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18)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并落實稅費減免、小額貸款、資金補助、場地安排等政策,健全創業培訓和服務體系,建設省級就業創業實訓孵化示范基地,全年實現創業帶動就業30萬人。(19)推動重點群體就業。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彩虹工程、助殘就業愛心工程,加大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力度,推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返鄉創業和進城務工,力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困難群體就業20萬人。
三是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促進非基本藥物價格合理下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水平由120元提高到20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15元提高到25元。(21)提高參保患者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擴大門診統籌實施范圍,積極開展門診按人頭付費、住院按病種付費試點,城鄉參保居民住院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22)積極整合擴大優質醫療資源,提高利用效率,鼓勵和引導省、市級醫療與縣區醫院聯網,并實施網絡遠程會診,最大限度地解決群眾就醫難,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四是解決好入園難問題。(23)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學前教育體制,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24)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三年建設1200所公辦幼兒園的目標,今年開始完成新建、改擴建450所公辦幼兒園任務。
五是解決好養老難問題。(25)制定出臺養老服務機構“民辦公助”具體辦法,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加快發展,全省機構養老床位達到老年人總數的2%左右,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0%。(26)著力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面開展,全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城市社區達到60%,每個中心鄉鎮至少建立1個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
六是解決好住房難問題。(27)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房建設力度,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廉租房建設,10%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設。(28)繼續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投資507億元,改造各類棚戶區43.93萬戶、4265萬平方米。全年投資153億元,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1820萬平方米。建設保障性住房15.28萬套。力爭提前一至兩年,完成“三棚一草”改造任務。今年拆遷征地工作量大,要善待百姓、厚待百姓,堅持依法拆遷、陽光拆遷、及時回遷,確保百姓住上新房子,搬進暖屋子。
七是解決好城鄉居民出行難問題。(29)建設農村公路4000公里,逐步擴大自然村通暢工程范圍。抓好城市背街巷道的升級改造。推動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優化城鄉交通網絡布局,調整運輸結構,合理配置運輸資源,促進城際客運、城鄉客運和旅游客運方便快捷。新增長途客運、城市公交、旅游客運車1500輛,城市出租車4000輛,緩解運能與需求的矛盾,逐步建設中心城市出租車服務站,幫助解決出租車司機用餐難等問題,為城市發展服務。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重點支持中心城市機械化清雪工作,保暢通、保安全,方便居民出行。
八是抓好社會保障。(30)著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基本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570萬人、473.3萬人、480萬人和305萬人。將新農保試點范圍擴大到40%以上的縣,并將試點地區城鎮無收入居民納入養老保險保障范圍。(31)繼續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和職工工資收入水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平均提高140元。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最低工資標準提高10%以上。(32)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月人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15元和12元。(33)進一步推進低收入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建設,繼續實施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落實臨時救助資金,確保低收入等困難群體臨時性、突發性困難得到有效解決。(34)進一步提高兒童福利機構供養及社會散居孤兒生活補助標準。(35)推進解決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解決農林牧漁四場、刑滿釋放勞教人員等參加養老保險問題,解決城鎮老年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問題,解決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待遇問題以及其它企業老工傷問題,解決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與城鎮養老保險政策銜接問題。
九是抓好城市人居環境建設。(36)繼續開展“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堅持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加快城市裸土地面硬化、垃圾整治、城鎮園林綠化建設,開展環境秩序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中心城市主次干道、縣城主要街道垃圾清運設施配備率達到100%,新建綠地1萬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水平。(37)繼續推進“三供兩治”建設,投資139億元,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65萬噸,供熱面積3300萬平方米,燃氣用戶20萬戶。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75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8000噸。
十是抓好社會穩定。(38)堅決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政府的監管主體責任。突出抓好煤礦安全生產,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不斷提高機械化采掘率,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科技控制水平,減少下井人數,提高生產效率。投入1000萬元,完成國有重點煤礦實施的104項瓦斯治理工程建設任務,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39)做好森林草原防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力爭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建成1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救援基地,提高煤礦等高危行業的救援能力。(40)繼續加強“平安龍江”建設,及時有效處理各類信訪案件,落實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大調解體系,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各位代表!
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政府自身建設,認真履行好人民賦予的權力,牢記使命,勤勉盡責,心無旁騖,毫不懈怠,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
一要勇于開拓創新,著力解決發展難題。這是對政府工作人員精神狀態和能力的考驗。我們要有開闊的視野、寬闊的思路,不斷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招法、新途徑。要有一種為了發展忘我工作的激情,有一種奮起直追的工作狀態,有一種鍥而不舍的必勝信心。在加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實踐中,既要有敬業精神想干事,更要有干成事的能力和本事。要迎難而上,敢于觸及矛盾,直面困難,苦干實干,創造性地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各種難題。要不斷提高謀劃發展、統籌發展、推動發展的本領,提升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要切實轉變作風,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這是增強政府行政能力和抓落實能力的具體體現,是改善發展軟環境的重要保障。各級干部要強化責任意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實上,把心思放在干事創業上,把本領用在促進發展上。以依法高效、優化服務為目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各級政府要下放權力,進一步規范審批行為,對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審批手續、審批時間,能減少的,要最大限度地減少。認真落實好各項政策,努力培育和改善加快發展的軟環境,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市場主體的水平,努力使龍江成為發展環境最優的省份之一。
三要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推進依法行政。這是政府的根本性建設。要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堅持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民生事項必須堅持專家論證、社會公示或公開聽證制度,使決策更加符合實際、經得起檢驗。規范行政行為,強化行政問責,努力做到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大力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好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認真辦好政協委員的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高度重視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不斷提高決策水平。
四要堅持從嚴治政,加強廉政建設。這是政府最基本的職責要求,也是必須肩負的政治責任。要嚴格執行關于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落實《廉政準則》,抓好“一崗雙責”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做到業務工作和廉政建設兩手抓,兩手都會抓,兩手都要硬。要強化對行政審批、招投標、土地出讓、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管,加強審計監督,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發揚艱苦奮斗、勤儉辦事的精神,狠抓增收節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做到公務用車、會議、公務接待、黨政機關人員出國四項經費支出“零增長”。要降低行政成本,收緊盤子干大事,把有限資金用到結構調整和加快發展上,用到人民生活改善上,用到社會事業建設上。
各位代表!龍江發展藍圖已經繪就,任務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往開來,乘勢而上,扎實苦干,頑強拼搏,全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責任編輯: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