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1月9日 王憲魁)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1月9日 王憲魁)

2012年01月18日 15:15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   

 

黑龍江省省長王憲魁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經濟社會呈現增長加快、結構轉優、質量向好、民生改善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預計2011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圓滿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列入國家統計制度監測的10項主要經濟指標,有7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作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提升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全省共建設產業項目超過4000個,完成投資2800億元以上,占固定資產投資的40%左右,其中445個省級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900億元以上。全省投資億元以上項目950個,100億元以上項目4個。省市聯手打造13個省級重點園區,落戶園區項目170個,完成投資146.7億元。產業項目建設促進了工業提速增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700億元以上,增長13.5%左右。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轉方式、調結構,激活存量,做大增量,初步形成傳統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十大重點產業”預計增長15%,其中,綠色食品、林產品加工業增長20%左右;煤化石化、礦產經濟增長12%。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裝備制造、新型農機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7%以上;旅游業呈現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現代服務業增長13%。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5%以上,為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三農”工作邁上新臺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扎實推進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合作化,糧食總產量達到1114.1億斤,躍居全國第一。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1萬個,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7.7%。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種植基地面積9000萬畝,參與經營農戶達到300萬戶。經認證的綠色食品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35億元,增長45%。畜牧業加快發展。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整體新建村屯177個,解決了15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近2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小城鎮建設提檔升級,完成投資203億元,增長46%,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縣域經濟加快發展,財政實力穩步提升。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四)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大突破。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條件。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勝利告捷,實現歷史性突破,高速公路總里程近4000公里,位居全國前列;新建一二級公路2415公里、農村公路4000公里,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公路網絡體系。鐵路建設在建里程622.7公里,前撫鐵路竣工通車,哈齊客專、哈西客站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加格達奇機場基本建成,機場總數達到10個,居東北三省之首。投資157億元,新建續建水利工程項目359個。啟動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和“天保工程”二期,植樹造林36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2%,恢復濕地1000公頃。水土流失治理16萬公頃,沙化土地治理45.9萬公頃,土地綜合整治新增耕地8200公頃。節能減排指標全面完成,萬元GDP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0.4%和2%。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規劃增補項目全面開工建設,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五)改革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構建全方位開放體系,經濟社會發展潛能逐步釋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增加值增長16%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1%;新登記私營企業戶數增長35%,注冊資金增長33%。國企改革繼續深化,央企分離辦社會職能移交地方工作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文化體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進展順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有新突破。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進出口總額實現390億美元,增長50%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其中,對俄進出口額實現185億美元,增長1.5倍。成功舉辦央企簽約、港澳活動周、哈洽會三次重大經貿活動,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增長20%以上;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700億元,增長30%。

    (六)民生得到明顯改善。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四項”行政經費支出實現了零增長,千方百計增加民生投入,省財政用于民生專項支出209.9億元,增長29.3%,按可比口徑占一般預算支出的33.3%,向人民群眾承諾的4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保供穩價”成效明顯。認真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確保了糧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應。蔬菜種植面積664.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增長35.2%,初步緩解了冬季蔬菜供應過度依賴外進的局面。實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省財政安排資金5.2億元,對400萬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發放物價補貼,減輕了物價上漲對基本生活的影響。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8萬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8%,低于控制目標0.22個百分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成果顯著。省財政籌措配套資金30.79億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86.87萬套,當年竣工40萬套,總量居全國首位。改造農村泥草房26.1萬戶,近90萬農民喜遷新居。80%以上的重點優撫對象住房困難得到解決。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省財政投入獎補資金2.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6所。投入5億元,開工建設“校安工程”項目189個。完成標準化學校450所。下撥各類資助、獎勵資金12.5億元,資助學生76萬人。吸納18萬農民工子女到城鎮中小學校就學。省財政投入10.65億元,支持省屬本科高校化解債務34億元,占債務余額的44%;投入5.4億元,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化解債務18.4億元。省民族職業學院新址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民族職業教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70.4%和50.5%。歷史遺留的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全部納入醫療保障范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標準人均提高13.2%,失業保險金標準平均提高58.8%。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月人均241元和年人均1350元。城市機構養老床位占老年人總數的2%,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0%。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新建擴建縣級醫院101個、村衛生所10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個。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實現了零差價銷售。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80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9%。城鎮職工、居民醫保以及新農合統籌基金政策內住院支付比例,分別達到77.4%、63%和70%,城鄉居民醫療負擔明顯減輕。深入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惠家工程”,流動人口享受計劃生育均等化服務達85%以上。“三供兩治”取得新成效。投資139.9億元,提高城鎮集中供熱、供氣、供水和污水、垃圾處理能力;省財政投入6700萬元,提高中心城市機械化清掃保潔和清雪水平,改善了人居環境,方便了群眾出行。社會管理得到加強。省財政安排資金5000萬元,支持建設城鄉示范社區200個,城鎮社區達標率57%,農村社區啟動率60%。深入推進“平安龍江”建設,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9.9%,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省份。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群眾訴求渠道暢通,信訪案件下降,社會和諧穩定。文化體育、審計監察、質量監督、食品藥品監管、防災減災、擁軍優屬、國防人防、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社會科學、參事文史、統計、氣象、檔案、殘疾人和慈善事業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同心同德、奮發圖強、扎實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國家各部委及直屬單位、兄弟省區市和駐軍部隊、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龍江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不強,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能力還需提升,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政府行政效能有待提高,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對此,我們一定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徐晶慧)

商務進行時